第154章 談了等於白談(1 / 2)





4月16日,周一。

布魯克林不清楚來特曼公司是如何商議的,反正在這個美好的周一上午,他要求的條件都達到了。

卡爾·來特曼從華盛頓趕到紐約,另外八家精神鑑定機構根據他的要求,單獨列出一份不同的測試。

至於來特曼身後的兩條小尾巴,布魯克林直接無視了。

經過周末的發酵,巴魯克學院食堂爆炸襲擊桉審理法官布魯克林·李喪心病狂地要求在已經給嫌疑人彼得·詹森做過兩次精神鑑定的基礎上,又直接申請了八次精神鑑定,這則消息已經傳遍全聯邦。

已經有人建議irs(聯邦國家稅務局)調查布魯克林·李的個人帳目了。

幾乎所有人都不理解布魯克林為什麼這麼做。

哪怕是a電視台,主持人努力地想要為布魯克林說話,但依舊沒能找到切入點。

畢竟這太駭人聽聞了。

做一次精神鑑定是正常,做兩次可以認為是懷疑第一次的鑑定結果真實性,但直接做十次?這不是彼得·詹森精神有問題,而是布魯克林·李精神有問題!

布魯克林這個周一沒有接受起訴書,他平靜地坐在辦公室等待鑑定結果。

辦公室裡很安靜,鮑勃與奈莉儘量放輕腳步,不敢弄出動靜來打擾到布魯克林。

麵對外界的洶湧輿論,他們也已經意識到布魯克林申請八次精神鑑定這一行為意味著什麼了。

一旦鑑定結果與前兩次一致,布魯克林將麵臨一係列的調查,他的職業生涯將毀於一旦。

布魯克林坐在椅子上,顯得有些緊張。

他正在跟溫士頓回郵件。

經過周末的『促膝長談』,兩人的關係成功『拉近』不少。

即便如此,a也沒能在這場自發的輿論海嘯中幫助布魯克林多少。

『溫士頓州議員關心巴魯克學院食堂爆炸襲擊桉進展,與庭審法官布魯克林·李長談』這條新聞甚至連條浪花都沒翻出來,就被洶湧的對布魯克林的討伐聲淹沒。

……………………

紐約,一家精神鑑定機構臨時搭建的會議室內。

卡爾·來特曼、托勒斯、洛克爾以及安妮·奧爾丁頓檢察官、昆特·艾利奧特、傑森·布爾齊聚一堂,安靜地盯著前方的大屏幕,聚精會神地觀看著。

一牆之隔的另一端,八名來自不同機構的精神鑑定專家正圍繞著彼得·詹森進行『會診』。

卡爾·來特曼歪靠在桌沿上,津津有味兒地盯著屏幕,等第一輪測試結束,他起身鑽進了隔壁房間。

他歪著頭,雙手插兜,上上下下打量著彼得詹森,那模樣活像個下城區隨時準備搶劫的混混。

來之前他有些不以為然,在見過第一輪測試後受試者的反應後,他發現,這名受試者很有趣兒。

打量了一會兒,卡爾·來特曼口中嘖嘖有聲地返回了會議室。

「布魯克林·李說的沒錯,你們的確應付不來。」

他抬頭衝身後的兩條尾巴說道。

「這個人的表情跟他的反應是矛盾的。」

他指著屏幕,上麵正趁著準備第二輪測試的空隙回放著第一輪的視頻。

「比如這一句。」

他按下暫停鍵解說道

「在回答『電話鈴聲突然響起或類似這樣的突發性事件,你是否習慣最先做出回應』這一問題時,他在回答時有明顯的遲疑。他的表情卻很篤定。」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說完,他看向洛克爾。

洛克爾在電腦上操作了片刻,衝他搖了搖頭。

「我們無法建立基準線。根據你的描述,他甚至在回答自己姓名時都表現出衝突的一麵。」

洛克爾截取了彼得·詹森與八名專家剛見麵時的場景,解說道

「他在回答自己叫彼得詹森時,聲音並沒有出現波動,吐音正常,沒有刻意或不經意的咬字跟托音,但看他的表情。」

一張緊皺眉頭、目光遊移、嘴角微微翹起的大臉被投屏在大屏幕上。

洛克爾連續在麵部圈出多處「這些都在說明他在說謊,他甚至對眼前八名專業人士表示不屑。」

詢問姓名,這是最容易建立基準線的方式。

基準線對於完整分析一個人的一係列行為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有了基準線的存在,才能分辨出這個人是否在說謊,是否在刻意隱瞞,是否在假裝隱瞞。

都知道鼻孔長大、嘴唇緊繃是發怒的表現,可如果這個表情發生在一個天生鼻孔外翻、唇線平直的人身上呢?

他每時每刻都在發怒?

天生鼻孔外翻、唇線平直的人發怒時也許有特定的其他表情,但絕不僅僅是鼻孔長大、嘴唇緊繃這麼簡單。

現在彼得詹森每時每刻都表現出自相矛盾的情況,他的聲音聽起來是在說真話,麵部、肢體卻在告訴人們他在撒謊。他的麵部、肢體一派真誠,他的聲音卻聽起來很假。

無法建立基準線,一切都是白搭。

……………………

當天下午,來特曼致電布魯克林,向他索要庭審記錄。

布魯克林委託鮑勃攜帶記錄副本與保密協議前往精神鑑定機構。

庭審過程全程公開,但庭審記錄還是要保密的,尤其是卷宗的調閱,並不是誰都有這個權利的。

當天晚上,輿論來到第一波高峰。

abc晚間一檔節目中,主持人高調號召公民在白宮官網上請願,請求irs等多部門介入調查。

這名主持人抓著話筒,對著鏡頭怒噴布魯克林。

他認為布魯克林過往過於嚴苛的對待被告,這一行為才是真正的精神有問題,應該接受精神鑑定的是布魯克林,而不是彼得詹森。

他還將布魯克林對彼得·詹森前後十次申請的精神鑑定認定為迫害,他認為這就是布魯克林一次兩次找不到麻煩後的惱羞成怒。

這名主持人非常善於扇動情緒,現場氣氛很快被他調動起來。

布魯克林坐在電視機前,麵無表情地觀看著主持人猴子一樣的表演,然後接到了溫士頓的簡訊。

簡訊內容隻有一串大笑,別無其他。

接著,溫士頓分別向他轉發了a官網上兩人上周末相談甚歡的新聞,以及競選州長的戰況。

布魯克林看明白了,自己這是無妄之災。

有人認為自己可能在溫士頓競選中起到作用,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了。

可之前不是聽說本輪競選其他人都沒報希望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