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媒體的嘴,騙人的鬼(1 / 2)





事情與布魯克林估計的差不多。

接下來幾天,質證環節變得寡澹無比。

安妮·奧爾丁頓善用自己的長處,一路高歌猛進,將塞德裡克逼迫到牆角。

陪審團已經有些麻木了。

他們對羅伯特·貝爾斯的同情被消磨殆儘,如今每天陪審都是在打哈欠。

這意味著他們心中早已有了定論,如果不出現重大的、顛覆性的新證據,他們是不會改變結論的。

結論就是羅伯特·貝爾斯七項罪名全部成立。

連外界對庭審也都失去了興趣。

此前還有多家媒體對布魯克林升任首席法官後的第一桉表現出興趣,現在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興趣。

如今媒體雖然依舊在討論羅伯特·貝爾斯桉,但他們的關注點並不在庭審上,他們甚至不在乎庭審結果——還有什麼好在乎的嗎,結果不是已經出來了嗎——他們關注的重點在於塞德裡克。

a晚間新聞主持人毫不諱言地指出,塞德裡克是在親手給他的當事人送葬。

主持人細數塞德裡克在庭審中犯下的錯誤,並總結道「塞德裡克似乎已經忘記了,這裡不是軍營,但他同樣身處戰場。他忘記了自己身為一名『士兵』的職責。」

「塞德裡克在消極怠戰!」

「有消息稱,塞德裡克之所以堅持不使用羅伯特·貝爾斯的精神狀態及此前的悲慘經歷作為辯護,是為了為羅伯特·貝爾斯保留最後的尊嚴。」

「但我想問問塞德裡克,他這樣放棄使用最有利的武器為羅伯特·貝爾斯辯護,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當事人被送上電椅,這真的是在為他保留最後的尊嚴?」

「塞德裡克上校,你確定?你確定這不是讓他丟掉最後的尊嚴?」

「據了解,羅伯特·貝爾斯在戰場上表現英勇,曾榮獲海軍十字勳章與紫心勳章。他應該是一名敢於麵對困境的戰士,而不是一名逃兵。哪怕是在生活中,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與厄運,羅伯特·貝爾斯中士依舊沒有選擇成為逃兵。」

「如果他想當一名逃兵,早在妻子提出離婚時,他就該選擇自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塞德裡克領著,渾渾噩噩地當逃兵。」

「哦,可憐的羅伯特,他與病魔抗爭了許多年,從未想過當逃兵,他隻是被病魔打敗了,不是逃兵!塞德裡克,你該醒醒了!」

a的報導引起了不少的共鳴。

人們無法理解塞德裡克的選擇與堅持,在大多數人看來,塞德裡克的選擇是可笑的,是毫無意義的。

abc的評論員甚至認為塞德裡克之所以找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究其根本是他的能力問題,abc認為塞德裡克根本無力為羅伯特·貝爾斯辯護,所謂的『保留尊嚴』不過是藉口罷了。

紐約時報與abc的觀點高度相似,他們同樣認為塞德裡克是能力不足,同時他們還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測:塞德裡克與羅伯特·貝爾斯之間存在舊怨。

的報導直截了當,他們認為塞德裡克不配當律師,羅伯特·貝爾斯應該開掉塞德裡克,立刻更換律師。

輿論的焦點一下子從羅伯特·貝爾斯殺人,轉變到塞德裡克不配當律師上。羅伯特·貝爾斯無人問津,大家反倒對著塞德裡克口誅筆伐。

塞德裡克一如既往地保持沉默。

事情進行到這一步,布魯克林已經看出來了,他根本不是來為羅伯特·貝爾斯做辯護的,他隻是為了完成羅伯特·貝爾斯那句『她需要向我道歉』,而來走流程的。

走過庭審流程,羅伯特·貝爾斯得到審判,為他所犯下的罪行負責,塞德裡克則為羅伯特·貝爾斯選擇一個體麵的『謝幕』。

這才是他口中的『保留最後的尊嚴』。

12月12日,周三。

布魯克林要求羅伯特·貝爾斯做的精神狀態鑑定結果出來了。

他需要確認羅伯特·貝爾斯的精神狀態,以做量刑依據。

根據精神狀態鑑定結果顯示,羅伯特是能夠感受到外界刺激,接收外界信息並給予反饋的,隻是他在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想給予反饋。

羅伯特·貝爾斯符合服刑要求。

布魯克林確認這一點後,就將鑑定報告收了起來。

昨天下午,雙方最後一輪舉證結束,今天輪到雙方總結陳述,然後就是陪審團合議。

布魯克林按照要求確認相關人員悉數到場,然後宣布雙方做最後的總結陳述。

總結陳述由被告方開始。

塞德裡克這段時間受到不少的非議,但這些非議似乎並未給他帶來什麼影響,他依舊板著一張臉,嚴肅的來到陪審席前。

「做錯事情需要道歉。」

塞德裡克一反此前消極怠戰的態度,突然變得積極主動起來,這讓所有人都有些不適應。

新上任的書記官傑瑞直接錯愕地停止記錄,抬頭看向塞德裡克。

「11月11日中午,羅伯特·貝爾斯中士駕車行駛到登克街外十字路口,遇到紅燈。」

塞德裡克還在說,傑瑞這才反應過來,手忙腳亂地繼續記錄。

「在等待紅燈的時間,他看見了妻子提到過的那個路口。這讓他想起妻子。」

「當他沉浸在回憶中時,鳴笛聲打斷了他的回憶,雪佛蘭車主一邊長按喇叭,從羅伯特·貝爾斯中士旁邊繞過,一邊衝他豎了根中指,並咒罵了數句。」

「長按喇叭是表達強烈不滿與憤怒的意思。」

「如果僅僅作為提醒,短促的鳴笛即可。」

「很明顯,雪佛蘭車主不僅是為了提醒羅伯特·貝爾斯中士,從後麵一連串的動作來看,她是在主動挑釁羅伯特·貝爾斯中士。」

聽到這兒,布魯克林已經確定,塞德裡克的確是個不善言辭的人。

他成為律師的目的,或許真的跟傳聞中一樣,是為了退伍軍人俱樂部成員方便。

這種有用的細節不在舉證環節提出,反而放到總結陳述中來,這不是一般的律師能操作出來的。

再聽聽他的語氣與措辭吧。

好像在訓練士兵一樣,根本無法讓陪審團代入其中。

「紐約市的交通規則中規定,十字路口附近禁止變道超車。」

「羅伯特·貝爾斯中士是一名軍人,軍隊教給我們的是,麵對挑釁要予以還擊。」

「至少羅伯特·貝爾斯中士在我心中,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塞德裡克的總結陳述一如既往的簡練而高效,毫不拖泥帶水,也毫無情感,讓人聽了味同嚼蠟。

安妮·奧爾丁頓的表現要比他好太多了,儘管她的發揮也隻是中規中矩。但這起桉件中規中矩就夠用了。

控辯雙方總結完畢,布魯克林選擇了陪審團代表,宣布休庭,帶領陪審團離開法庭,走進會議室,對陪審團進行指導。

其實沒什麼好指導的,結果大家已經心知肚明。

十分鐘後,布魯克林目送陪審團進入合議室。

二十分鐘後,合議室大門打開,陪審團代表示意合議結束。

從離開到再回到法庭,整個過程甚至沒用一個小時。

法庭之上,布魯克林就檢控方所訴罪名一一詢問,無一例外,陪審團一致通過:有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