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新聞法案與教育改革法案(1 / 2)





溫士頓準備做一個像雷那樣高尚而偉大的人。

布魯克林不準備攔著。

身為好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點兒意見,讓溫士頓不要操之過急。

在資本的乾涉下,公立教育是如何一步步輸給私立教育,並被私立教育完全甩開的,這種曆史性課題布魯克林跟溫士頓早就有過討論。

儘管聯邦以往的教育改革早早就注意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並一直以來都在竭力避免這種事,但很遺憾,在資本的強勢介入下,事情在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淵。

就像上世紀兩極爭霸時期那樣,軍備競賽一旦開始,就必須以將一方徹底拖垮才能結束。

教育對於現代家庭而言,也已經變成了一種軍備競賽。

有錢有資本的家庭舍得投入,他們買更多的書,請更好的私教,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精心的關注與教育,他們不僅將‘軍費’花在人文或自然學科上,他們提出了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更有錢的家庭可以無限拓寬學生的興趣廣度,芭蕾,鋼琴,小提琴,大提琴,書法,酒類鑒賞……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沒學過的。

當興趣也被納入教育體係之中時,軍備競賽將變得更加激烈,平添的新賽道又能淘汰一大部分家庭。

如此層層篩選,還能堅持的,無不是資本雄厚的家庭。

他們一個學生可能就要幾個甚至十幾個、幾十個各科老師圍著他轉,他一個人,可能就要‘吃掉’百萬、千萬級彆的‘軍費’。

這樣重金打造出來的人,根本不是幾十人一起上課,業餘時間全憑看書或上網自學,自學還要全憑自願培養出來的人所能比擬的。

無論是談吐見識,還是知識麵的深度廣度,完全不具備可比性。

社會森嚴有真實的篩選機製,會在第一時間完成篩選,在還沒反應過來時,兩種教育下的人的命運就已經注定。

由‘雄厚軍備競賽’的勝出者所打造出來的人知道這種製度打造出的自己有多厲害,他們或許不一定會想必須隻有一小部分人接受這樣的教育,其他大部分人都為自己打工,但他們至少能讓自己的後代接受自己的教育。

這些人聚攏在一起,就是資本。這些人是這類教育製度的受益者,自然會維護這樣的製度。

溫士頓想要改變,就得打破這種自然形成的森嚴的軍備壁壘。而這麼做,將會得罪所有受益者,被群起而攻之。

憑什麼我們要跟窮鬼接受一樣的教育?我們又不是沒花錢!我們上的每一堂課都是真金白銀買來的!憑什麼剝奪我們花錢的權力?

其實還有個問題布魯克林很不理解。

按理說,他才是這種製度的受害者,他是個意外。

身為一個孤兒,能讀哈佛,他的付出是那些同期哈佛學生想都想不到的。

他就像個bug,跳出了教育的軍備競賽規律。

相反,溫士頓是這套軍備競賽製度下的受益人。不管是他,他的兒子傑瑞也是。

可現在兩人討論問題時的立場卻截然相反。

布魯克林正站在反對派的立場上對布魯克林修改得麵目全非的教育改革法桉進行攻訐,溫士頓反而站在平民立場上,勉力支撐。

兩人隨後又對州議員們進行了大致研究,然後根據議員們的身份背景進行模擬投票。

“不行。”

布魯克林看了一眼電腦屏幕上的投票結果,搖著頭說道

“你根本拉不到盟友。”

“他們看不到任何利益,不會站在你這邊的。”

溫士頓也有些煩躁,他抓了抓頭發,有些狂躁的用力拍了兩下桌子,桌上的鍵盤跟文件盒都跟著跳了起來。

“他們在想什麼?”

“他們是怎麼當上議員的?”

“眼裡隻有撈錢,一點兒都不想為選民們做點兒什麼嗎!

!”

布魯克林上下打量著溫士頓,報以冷笑。

“這可真是稀奇了。我頭一次從聯邦官員口中聽到有人這麼說。竟然還有人知道官員應該為選民負責,而不是為自己呢!”

溫士頓知道布魯克林不是在諷刺自己,他有些難受地歎道“現在有誰不是為了自己,聯邦2100萬的政府雇員,竟然沒幾個人還記得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麼。”

兩人相顧無言。

溫士頓有些沮喪。

在布魯克林的幫助下,他的教育改革法桉已經修改到不知道第多少版,從最初的態度堅決,雷厲風行,滿篇充斥著‘必須’‘不能’‘不得不’,改成了現在的手段溫和,徐徐圖之,步步為營,措辭也從絕對的口氣變成了‘可以’‘不應該’這類商議性用詞。

兩人一致認為教育改革法桉應當分多個版本,整個教育改革也應當分多次進行。

第一版正式推出的教育改革法桉應當是溫和的,最好是毫不起眼的,讓被觸及到利益的人都認為這隻是一場溫士頓用來拉選票的政治作秀,讓他們認為這隻是表演!

然後暗中慢慢發展,緩緩推出第二版,第三版……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可即便如此,即便第一版教育改革法桉隻是要求增加教育經費,要求公立學校必須確認學生在學校學習……歸根結底就是推行義務教育,確保上孩子在該上學的年齡出現在學校裡,而不是其他地方。

義務教育對聯邦而言並不是什麼稀奇產物,問題在於聯邦的義務教育就是個麵子工程,根本沒有落到實處。

溫士頓的第一版教育改革法桉目的就是落實義務教育。

因為害怕引起大量反對,他們選取的第一版改革法桉幾乎可以說是隻在原有規定基礎上稍加改動,沒有任何新增內容。

即便如此,兩人模擬後依舊認為法桉無法通過。

這個結果很令人沮喪。

各自沉默了一會兒,布魯克林拍了拍溫士頓的肩膀。

“我們再試試。如果還不能通過,就想辦法解決出問題的人。”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出問題的人。

誰攔住了路,繞不開的話,就把攔路的人搬走。

這種思路在政治鬥爭中非常常見。

溫士頓點點頭,打起精神,又投入到新一輪的模擬之中。

他看得出布魯克林剛開始其實對這件事沒什麼興趣,完全是出於友情,才堅持到現在的。

這一輪模擬很快結束,理所當然的,還是沒能通過。

布魯克林乾脆推開溫士頓,從抓出一支筆開始抄寫名字。

很快,二十多個名字被抄寫下來。

布魯克林將抄有名字的這頁紙撕了下來。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

“這些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