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談崩了?(1 / 2)





跟總統先生的談判並不順利。

非常不順利。

即便有著溫士頓在一旁緩和氣氛,但在談到合作主導時,依舊差點兒打起來。

布魯克林不願意將命運交給彆人,總統先生同樣如此。

溫士頓早就知道會這樣,每當兩人已經處於談崩邊緣時,就該他登場了。

前麵幾次布魯克林跟總統先生比籌碼,比底牌,比魄力,比抓機會能力……比了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直白來說,就是為這次談判打基礎。

這次談判不談這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談的全都是實際問題。

他們探討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後續一係列相關事件中,到底該先處理布魯克林的麻煩,還是先幫助總統先生大選。

這兩個事情其實可以同時做,並不互相矛盾,之所以拿出來,非要分個先後,其實目的就是為了確認以誰為主。

布魯克林認為應該以自己為主,原因有三。

其一,他的麻煩迫在眉睫,是不容遲緩的。布魯克林認為自己的麻煩隻要放任不管就會不斷擴大,進而影響到總統先生大選,不幫自己,就等於資敵。

其二,他麵對的是總統先生大選大敵帕特裡克·內斯特的頭號支持者,軍方。幫他挫敗軍方,就等於間接幫總統先生廢掉帕特裡克·內斯特一條臂膀,一舉兩得。

其三,他的麻煩是短暫的,很快就能解決,而大選是漫長的,需要持續很久。

對布魯克林闡述的理由,總統先生立即予以反駁。

他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待問題。布魯克林的麻煩隻是表麵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大選。隻要解決大選,布魯克林的麻煩自然而然迎刃而解。如果大選問題沒解決,就算這次麻煩被解決了,後麵還會有各式各樣的其他麻煩。

要解決問題,必須解決問題的根本。

布魯克林則直接予以反駁,給總統先生區分軍方與帕特裡克·內斯特並不分主次,兩者隻是合作關係,互惠共贏,同樣的,他的麻煩跟大選有關,是因為給他製造麻煩的人同樣在給總統先生的大選製造麻煩,但兩者並不是同一件事。

兩人都試圖說服對方,都試圖拿片麵的概念灌輸給對方,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布魯克林所謂的一二三點,其實就是在模糊概念。

幫他就是在幫自己這點當然是對的,帕特裡克·內斯特他兒子氣了帕特裡克一頓導致他沒吃晚飯,也是在間接幫總統先生呢,這能一樣嗎?

幫布魯克林解決麻煩,然後再集中解決大選,說的很好聽,一點兒保證都沒有。

至於什麼行動方案,措施計劃的,更是張口就來,說了半天計劃跟方案內容是隻字未提。

實際上布魯克林話裡話外都是在給總統先生灌輸一個概念——我的麻煩簡單,快幫我解決,然我後去幫你。

總統先生豈是那麼好忽悠的。這種言之鑿鑿但內容空洞的話他聽得多了,當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給布魯克林表演了一個什麼叫睜眼瞎。

一個團體分彆給不同人製造了麻煩,被總統先生直接將這兩個麻煩,這兩個人,這個團體統統糅雜在一起,說成了一件事……

布魯克林聽得都呆了呆,隨後才想起來反駁。

見過不要臉的,真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總統先生不愧是總統先生,睜著眼睛說瞎話,食言而肥,他是手到擒來啊。

布魯克林在區分時言語中就帶上了一點攻擊性。

這是總統先生先把他當傻子的。

總統先生立馬予以還擊。

兩人再次吵起來。

溫士頓不得不登場,岔開話題緩和氣氛。

溫士頓今天的任務非常重。他要把控談判節奏,不能偏倚。

這期間他不僅要全神貫注得傾聽兩人在說什麼,還要立刻反應過來兩人說的內容代表什麼含義,要把握火候。

既不能在氣氛剛一有點兒僵硬時就站出來,又不能完全縱容雙方肆無忌憚地發揮。

談判就是解決矛盾的磨合過程,磨合就必然會有一方不儘如人意,氣氛僵硬甚至略顯火爆是必然的情況,害怕氣氛僵硬或火爆,剛一有點兒不對頭就站住來打斷,除了把談判進程打亂得亂七八糟外,還會讓談判難以進行。

談判不是慰問,隻需要說好話,談判某種程度上是要表達觀點,要說真話。而真話往往會很傷人。

如果完全放縱雙方發揮,那就會導致雙方很快談崩,然後不歡而散,談判破裂。

可以說,溫士頓是布魯克林找來監督、約束雙方情緒的人,是為本次談判兜底的人。避免雙方談嗨了,說了太多真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這個兜底人不是那麼好當的。從總統先生認可溫士頓那一刻開始,布魯克林跟總統先生算是承認欠溫士頓一次。

你可以懷疑政客的嘴,政客的腦袋,政客的一切,但不用懷疑政客的‘信譽’。

這裡的信譽不是指可信度,政客就沒有可信度這個東西。自然也不會有傳統意義上的信譽。

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標準。這套標準的基礎就是‘信譽’,即不騙‘聰明人’。

當然,這裡的‘聰明人’也具有非常靈活的定義。

假如把溫士頓換成哈裡森,布魯克林或許會礙於種種原因記得這個人情,以後對哈裡森稍加照顧,總統先生則頂多會跟他握握手,送個白房子紀念賀卡之類的就完事。

這是因為哈裡森根本不懂,不懂他擔當的這個角色是要承擔風險的。

一個在外人看來滿嘴謊言的政客,在‘同行’看來可能不僅不是不可靠的騙子,反而是十分信守承諾的老實人。

在這一點上,溫士頓的風評一向很好,是‘同行們’認同的誠實可靠老實人。

相對應的,就是布魯克林跟總統先生。他們一個是冉冉升起的神秘新人,一個則是毀譽參半的土匪。

總統先生並不總遵守規則,比如這次,如果往後溫士頓不提起這次這茬,儘快將總統先生欠的這次兌現,總統先生就會假裝忘記——也有可能是真忘記,究竟是真是假,隻有他自己知道。

…………

布魯克林對這次談判的進程之緩慢有所預料,但他還是太保守了。

之前他還說要讓弗蘭克派個人去找哈裡森,等談完後讓這人帶著自己挨家挨戶去登門拜訪的。

他估計再不濟,天黑之前總能去拜訪殉職Jc家屬。

結果現在天黑了,他跟總統先生還沒談完。

總統先生到底不是布魯克林這樣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年紀大了,到了後麵可以明顯感覺到總統先生反應開始變得遲鈍。

每當這時候,溫士頓就會站出來救場,讓布魯克林恨不得把他塞進信封裡郵寄到月球去。

多好的忽悠機會啊。

可布魯克林也隻能想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