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大新聞(1 / 2)





這是赤裸裸的實力的差距。

這是明明白白的硬實力碾壓。

麥克萊德·肯尼迪並不感到氣餒,更不會不服。

他一直都承認自己在政治鬥爭跟說話藝術方麵不如馬克·米萊跟布魯克林·李的。

這沒什麼好不服的。

人不可能麵麵俱到,事事爭先。

就像他能在五秒鐘之內殺死布魯克林·李跟馬克·米萊,並且確保他們的血不會濺到自己身上一樣,論動手能力,再來十個馬克·米萊跟十個布魯克林·李,他都不怕。

都是一個道理。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沒什麼好不服的。

硬要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彆人的長處去比較,還非要想要能贏對方,麥克萊德·肯尼迪是做不出這種事來。

因此,在被布魯克林拿話困住後,麥克萊德·肯尼迪沒有絲毫的負麵情緒,他隻是在想該怎麼繼續這場談判。

這是他的任務,也是他的未來。

參謀們需要集中精力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吸血蟲們正磨刀霍霍準備加入歐洲的屠宰盛宴。

大家都很忙。

於是2:1。

軍方做出決定,儘快處理好紐約的事情,讓布魯克林加入計劃之中,好好履行好他的責任跟義務。

為了讓計劃順利,不要再節外生枝,軍方認為可以適當地做出讓步。

這也是派遣來談判的是麥克萊德·肯尼迪這個中校而不是其他什麼更高層或話語權更重的人的原因。

爭端到此為止,就限製在這個範圍內,就在這個級彆範圍把事情解決了。

可布魯克林卻不願意。

他辛辛苦苦付出那麼多,折騰這麼大一攤子,你告訴我就這?

中校?

中校是個什麼東西?什麼檔次?

他要跟更高層的人對話。

他要把事情範圍擴大,擴大到他滿意的程度。

至少也得回本兒。

當然,布魯克林這些要求並不是盲目提出的。

他是通過前麵的談話,得出的結論。

麥克萊德·肯尼迪的出現跟他亮出的底價,還有他的軍銜,都說明了軍方想息事寧人了。

如果再聯想到華府發生的事情,這個推測就幾乎是鐵一般的事實。

麥克萊德·肯尼迪並沒有思考太長時間。

這種麵對麵的談判也不可能給人太長時間思考,保持沉默。

這種談判考驗的是人的臨機應變能力跟話術,更考驗心智心性。

可以反應遲鈍,可以笨嘴拙舌,但首先要心態穩,穩如老狗。

“這是底線。”

麥克萊德·肯尼迪指了指被自己壓在下麵的文件夾,道

“不管是誰,都不會發生改變。”

馬克·米萊滿臉驚訝,伸長脖子探出上半身來往桌上猛瞅,一副‘是這樣嗎?我才知道’的表現。

麥克萊德·肯尼迪用手指將文件夾往離遠馬克·米萊的方向推了推。

馬克·米萊重新坐回去,一臉的唏噓感慨。

“原來是這樣,我都不知道……”他兩手一攤,衝布魯克林做了個無能為力的動作“我隻負責紐約這邊的事情,對這件事,我都沒聽到風聲。”

馬克·米萊就像一條滑不留手的泥鰍,立即撇清自己的關係同時,還不忘賣布魯克林個好,順便繼續揮舞鋤頭努力給麥克萊德·肯尼迪挖坑。

是嗎?是這樣嗎?誰來都沒用?我沒聽說過哎!

布魯克林看了一眼馬克·米萊。

這個糟老頭子是真的壞!

自從跟自己決裂後,他的選擇似乎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像樣的收獲。

相反,隨著自己跟軍方開戰,扯褲衩,戳眼睛,踹下體,撓胳肢窩等一係列手段搞得軍方不上不下以來,馬克·米萊反而因為身份問題以及曾經在紐約事件中積極促成雙方合作的原因,被看做了是他的人。

馬克·米萊跟自己決裂來表達自己的立場跟態度,屬實是拋媚眼給瞎子看。

軍方對馬克·米萊的媚眼視而不見,反而抓著他的過去窮追猛打。

這個糟老頭子吃了不少苦頭,地位不說一落千丈,五百丈還是有的。

這次因為麥克萊德·肯尼迪的突然出現,馬克·米萊被迫跟自己臨時‘組隊’,竟然表現的異常活躍跟積極。

如果不是充分了解馬克·米萊的為人,布魯克林差點兒就以為這老貨是懷念以前跟自己合作的日子,幡然醒悟了呢。

可惜現實是冰冷的。

馬克·米萊表現這麼積極,鋤頭揮舞得都冒火星子了,不是因為懷念過去,更不是懷念跟自己配合的日子,而是因為相對於布魯克林來說,他更急迫。

就像某一時間段跟總統先生談判時那樣。

誰急迫,誰就天然處於下風,就得多付出一點兒,主動一點兒。

馬克·米萊表現的就十分主動,主動得麥克萊德·肯尼迪都忍不住看了過來,一雙藍色的眼睛靜靜地凝視著他許久,仿佛是在向馬克·米萊發問:把我搞下去對你有什麼好處嗎?

“隨便拿出一份沒有經過仔細閱讀的文件就要求我簽署。”

布魯克林搖搖頭,無視這兩人的深情對視,語氣莫名地說道

“這是法律意義上的脅迫,即便我簽了字,它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益。”

“基本上依舊等同於先給我看協議內容,等我看完,主觀上同意後再簽字。”

“這麼折騰,有什麼意義嗎?”

布魯克林揮了揮手。

他現在穿著的是法袍,袖子較之正常的衣服而言顯得有些寬大,揮動間帶著風。

他在提醒麥克萊德·肯尼迪,他不是什麼阿貓阿狗,他是法官。

在當法官之前,他是全紐約最優秀的律師!

實際上這份協議根本不具有法律效益——即便按照布魯克林的說法,先給他看,再簽字,它同樣不具備法律效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