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契機(1 / 2)





雷仔細觀察著網上NYt那篇報道的風向,然後讓人陸續放出些似是而非的證據出來。

他當然不能放從雪城警局拿到的證據。

那樣也太顯眼了。

看過那些證據的,隻有雪城警局跟NYpd的人,以及部分電影公司的人。

隻要耐心調查,雷會立刻暴露。

他放出去的證據都是經過修改或整合的。

有些甚至直接就是結論,至於過程,直接一句‘我看過報告’或‘我的一個朋友就在參與這個案子,他告訴我的’。

於是在當天下午下班時,已經慢慢沉寂下來的雪城慘案再次火了起來。

一時間仿佛所有人都在議論雪城慘案。

他們討論NYt的諸多猜測,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討論布魯克林與溫士頓的分道揚鑣,為他們惋惜。

討論弗蘭克為什麼怕軍方,為此而憤憤不平。

軍方的名聲雪上加霜。

雷的目的成功達到了。

布魯克林看著鋪天蓋地的報道,卻感覺滿滿都是陰謀的味道。

這種手法,他可太熟悉了。

他當然猜不到這一出好戲竟然出自雷之手,但這並不妨礙他吃瓜看戲。

布魯克林並不打算參與進去,最起碼這件事現在還沒牽扯到他身上,他還要多觀察觀察。

雪城慘案跟貝爾維尤刺殺案的幕後真凶是誰,沒有人比布魯克林更清楚的,當初這兩件案子幾乎同時發生,是為了應對危局,不得已而為之。

不論是雪城的證人保護計劃的布置,還是貝爾維尤公立醫院裡對錢德勒·凱恩的監禁性保護,原本都是為軍方準備的,但後來局勢發生了變化,不得不用這兩條為軍方準備的手段應急。

當時準備並不充分,尤其是雪城慘案。

雪城慘案看起來跟布魯克林沒關係,但有太多知情人知道其中內情了。

不光溫士頓跟弗蘭克,就連軍方代表團也有。

促成雪城慘案的是當時在激烈交鋒的雙方不得已而為之的共同結果。

事發後布魯克林做了補救,但並不完美。

整整27名警員被屠殺,這種事已經震驚了全世界,根本不可能掩蓋下去。

因此,布魯克林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他有選擇地進行引導,讓關注此事的民眾默認凶手就是軍方。

NYpd那邊自有弗蘭克把持進度。

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聯邦內不斷發生新的吸引眼球的新聞,雪城慘案雖然依舊有不少人關注,但大家關注的重點是NYpd什麼時候拿到軍方的實質性證據,NYpd的調查進展如何,而不是案件的細節。

現在有人重新將案件翻了出來,並隱隱有對其中細節進行探究的意思。布魯克林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但這件事不光有危險的氣息。

對於現在的布魯克林而言,在危險之中,他還看到了另一個契機。

一個打破弗蘭克、溫士頓與他自己三人僵持的平衡的契機。

布魯克林敲打著桌麵,仔細思考著。

首先,他在報道中是一個值得被同情的正麵形象。

紐約的‘忒彌斯’跟紐約州長關係匪淺,結果因軍方等亂七八糟的勢力介入,這才一個多月過去,雙方就形同陌路了。

個中緣由民眾並不知曉,但文章中透露出的意思可以看出,跟軍方脫不了乾係。

而軍方是雪城慘案的頭號嫌疑人。

再加上布魯克林本人的聲望。

除非有人拿出關鍵性證據,比如布魯克林暗中跟軍方聯絡的通話記錄,比如現場錄音之類,否則即便有人將當時烤肉店裡的事完整複述一遍,也不會有人相信。

這基本確保了布魯克林暫時的安全。

這也讓布魯克林有更多的功夫去仔細觀察局勢的演變,尋找契機。

當然,最主要的,是文章中談到了NYpd的調查進度問題。

NYt的這篇新聞稿明確指出,NYpd礙於神秘的壓力,疑似在故意拖延調查進度。

雪城慘案的受害人是NYpd的27名警員!

NYpd的警員!

紐約的警員!

紐約警局自己的警員遭到屠殺,NYpd竟然在拖延調查進度!

紐約人不會去管有什麼壓力,不會去想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隱情,更不會去試圖理解或體會局長弗蘭克麵臨的阻力,他們隻會想到自己人被欺負,NYpd竟然不幫自己人反而幫助外人。

NYpd這就是在助紂為虐啊!

哪怕NYpd此前經過一係列操作在紐約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經趨於正麵,哪怕NYpd以前做的再好,也抵不住胳膊肘往外拐給紐約人帶來的憤怒。

隻要稍加引導,紐約人甚至會比痛恨真正造成雪城慘案的凶手還要痛恨NYpd。

NYpd是弗蘭克的根基,撬動NYpd,就等於撬動弗蘭克的根基。

失去了NYpd的弗蘭克,就是沒了爪牙的老虎。

現在大家還在下意識按照布魯克林此前灌輸的思路往下走,看到這麼一篇新聞報道後,下意識地將所有憤怒都朝向軍方,這隻是布魯克林以前孜孜不倦的引導效果導致,即便布魯克林不做什麼,等過上兩天,也遲早會有人從憤怒中冷靜下來,開始思考新聞稿的細節,開始思考NYpd在雪城慘案中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雷看準了雪城慘案,一出手就重新挑起了民眾對軍方的厭惡與反感。

布魯克林則從中看到了解決弗蘭克的契機。

他本想先挑起弗蘭克與溫士頓之間的鬥爭,再坐收漁利的,現在,他看到了一個更快解決僵局的好方法。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