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馬克·米萊最後的掙紮(1 / 2)





溫士頓雖然也是標準的政客,但他是在達成政治理想的同時打擊政敵。

他不僅是個政治手腕高超的政客,還是個實乾家。

他那一屋子各種改革方案,雖然看起來有些理想化,但至少他敢想,肯想,並且願意去付諸行動。

那一屋子的改革方案可不是寫著玩兒的,在跟布魯克林與弗蘭克鬥爭最激烈的時期,溫士頓都沒放棄著手推動教育改革。

在他宣布辭去州長職位的前一天,甚至在上台的前幾分鐘,他還在推動教育改革。

大部分人或許搞黨爭,搞政治鬥爭跟ZZ迫害是一把好手,卻沒有絲毫執政能力。溫士頓是屬於即能搞得了鬥爭又能執政的那種。

布魯克林當初的憤怒其實有一部分就是來源於此。

他很舍不得溫士頓的執政能力。有他在,紐約市的改變看起來困難,但實際上已經簡單了許多。換做其他人,想要做到溫士頓同等程度,恐怕需要付出的精力跟時間都要翻好幾倍。

從布魯克林回到紐約以後,代理州長就一直想見布魯克林,但都被布魯克林拒絕了。

他很想從眾多州長候選人裡挑選出一個溫士頓出來,或者哪怕是低配版也可以。

可惜,他一個都沒找到。不要說執政能力了,這些候選人裡連個搞政治鬥爭能跟溫士頓相媲美的都沒有。

反倒是大都會監獄的典獄長,竟然真的準備參加市議員競選,這讓布魯克林眼前一亮。

典獄長沒有一點兒政治根基,完全可以從頭培養起來。

這一屆的州長是不用指望了。

現在溫士頓離開,代理州長就能磨蹭兩年,兩年後皿煮黨跟共合黨必然會對紐約州虎視眈眈,誰能爭得紐約州州長職位,誰就可能會對接下來四年的紐約州具備統治地位。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布魯克林不存在。

現在布魯克林不僅存在,且將紐約經營的鐵桶一樣,水潑不進,又正值大選關頭,兩黨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大選中,根本對紐約州沒什麼興趣。

某種程度而言,布魯克林的存在反而簡化了兩黨的爭端。

他們隻需要爭取到布魯克林,就能爭取到紐約州了。

布魯克林很清楚,未來四年是自己發展的重要時期,四年後將迎來對這四年發展的檢驗。

培養典獄長,就是一步很好的棋。

當初他鼓勵典獄長去參加市議員競選,單純是為了堵典獄長的嘴,因為他知道希瑟·格肯跟布魯克林的關係,知道布魯克林特殊照顧了希瑟·格肯。

再次返回到大都會監獄,布魯克林先去見了典獄長,說明來意,典獄長沒有為難,很痛快地打了個電話,叫來人陪布魯克林去往死刑監區。

由於代理州長的軟弱,等待死刑的犯人非常多,本應十分安靜的死刑監區十分熱鬨,在布魯克林走過時,一名犯人似乎被死刑的恐懼折磨瘋了,尖叫著拿起叉子往自己脖子上捅著,血水狂飆,迸射到監室外麵,濺了布魯克林一臉。

旁邊的死刑犯們見狀紛紛跑到欄杆前,一邊有節奏地尖叫,一邊用手拍打著欄杆。

剛開始很混亂,但很快,拍打聲跟尖叫聲就統一起來,變得十分富有節奏。

獄警們連忙護著布魯克林,呼叫支援。

很快,一隊全副武裝的獄警衝了進來。

再後麵,布魯克林就不知道了,他隻看見獄警們粗暴地用警棍敲打著欄杆,然後就離開了死刑監區。

典獄長表示非常歉意,並提出可以將德克斯特押到會見室來單獨見麵,但被布魯克林拒絕了。

經過死刑監區的見聞,布魯克林也沒了見德克斯特的性質。

他借用典獄長辦公室的洗手間清洗乾淨臉上的血,出來後又要了紙筆,寫了封簡短的信,沒用信封,直接折疊成三疊,交給典獄長,讓典獄長代為轉交給德克斯特。

信裡隻說了他的三個孩子的情況。

布魯克林一直讓人關注著德克斯特的嶽父嶽母,他們對三個孩子很好。

典獄長接過信紙,看也沒看就塞進了抽屜裡。

布魯克林將筆插回原位,身體往後仰了仰。

典獄長則扭了扭屁股,端正了身體。

布魯克林先關心了典獄長競選市議員的事情,詢問他遇到了哪些困難,需不需要幫忙。

典獄長沒有客氣,直接說了遇到的困難。

他現在比較缺乏宣傳渠道,大多數人根本不認識他,而且他的競選團隊也是草台班子,全是好友友情支持。

典獄長知道,這時候客氣,就是拒絕布魯克林的幫助,拒絕布魯克林的幫助,就是拒絕布魯克林拋出的橄欖枝。

他又是提供便利,又是假裝眼瞎的,甚至在紐約三股風暴鬥爭最激烈的時候,明明身為典獄長,卻不跟弗蘭克站在一起,為的是什麼?

就一句感謝?

為的不就是被布魯克林看重,被布魯克林接納嘛!

布魯克林認真傾聽著典獄長的困難,然後給邁克爾打了個電話。

邁克爾以前是做掮客的,認識許多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很快就幫典獄長找到好幾個適合的專業競選團隊。

布魯克林把邁克爾的號碼寫給典獄長,讓他具體事情跟邁克爾聯係。

隨後布魯克林又寫了鮑勃的電話號碼。

“鮑勃快出院了,以後我不在紐約,紐約這邊的事情將由鮑勃負責。有什麼事就找他。”

這段時間布魯克林對手中的勢力做出了調整。

鮑勃無疑是他的頭號大管家,萬金油,放在哪兒都合適,但他在華府這邊稍微有所欠缺,不如邁克爾提供的助力大。

所以,布魯克林將他放在了紐約。

波士頓那邊則繼續由伯克負責。

伯克在法院大罷工事件上處理得很好。

整個事件無論是切入時機還是利益分配,結束時機,都選擇的恰到好處,且並沒有出現布魯克林擔憂的心軟的情況。

兩個基礎,分彆交給伯克跟鮑勃,布魯克林還是比較放心的。

鮑勃負責繼續紮緊籬笆,讓紐約成為獨特的存在。

伯克則繼續經營哈佛在司法係統中的地位,最高目標是能夠統一學院派,讓學院派成為司法係統中的哈佛議會。

這樣一來,他可以帶著邁克爾專心開拓華府。

某克雷蒙特主教則繼續充當急先鋒,位哈佛開疆拓土,為伯克的工作打好輔助。

丹·麗斯則負責經營好哈佛的名聲,讓哈佛更加深入人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