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挖坑(1 / 2)





鮑勃並沒有被淨身出戶。【Google搜索.com】艾倫·肖也不會允許自己的當事人被淨身出戶。

撫養費最終被談到1200美元,持續到裡昂成年,鮑勃還需令付瑪麗每月470美元的費用,持續到瑪麗死亡或再婚。

算上其他雜七雜八的,最終結果就是鮑勃失去了房產與車子,每月支付1840美元給瑪麗,擁有對兒子裡昂的探視權,每周可以接兒子過來跟自己生活一天。

雙方沒有鬨到對簿公堂的地步,算是好聚好散。

整個過程鮑勃都沒有露麵,他在當空中飛人,到處飛來飛去,與布魯克林開支票的人麵談。

鮑勃都離完婚了,布魯克林還是沒有收到他想要的信。

而時間已經來到6月17日。

紐約事件再降速。

小嘍囉跟一些容易清理的敵人已經被哈佛跟軍方聯手清理乾淨,剩下的就是幾個龐然大物跟頑固派。

紐約的情況也有所好轉。

溫士頓已經從波士頓回來,重新投入工作當中。

局麵的暫時穩定讓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溫士頓終於有時間做點兒州長該做的事。

弗蘭克重新開始參加雪茄俱樂部的聚會。

布魯克林的洗白計劃已經啟動,但他最需要的一顆棋子始終沒有動靜,這讓他十分納悶兒。

他不得不給委員會致電詢問有沒有對自己的投訴。

布魯克林不準備繼續等下去了,他需要立刻知道結果,然後重新籌備。

【真相隻有一個】就像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在他頭頂,這讓他感到不安。

布魯克林聯係的是傑克·卡爾文。

這個固執又理智的小老頭兒是少數沒有逼著布魯克林兌現承諾的人。

除了愛教育年輕人等少數老年人共有的毛病之外,客觀來說,卡爾文對布魯克林很好了。

一個地位低微的年輕人很容易獲得人們的提攜,有數不清的人會扮演導師的角色,給年輕人提供幫助。

這不是年輕人有多大魅力或渾身散發著王霸之氣,而是『導師們』樂於扮演導師的角色,挑選有天賦的年輕人提攜,除了留個好名聲之外,還能為自己儲備人才。

年輕人還年輕,短時間內隻能跟自己站在一起,不會另立山頭獨立出去。等年輕人成長到有資格另立山頭的時候,說不定『導師們』骨頭渣滓都爛了。

沒聽說誰在四五十歲的年紀還能頻頻遇見人們的提攜與指導。

布魯克林是個例外。

他跟普通年輕人不一樣。

政治是個特殊的職業,在這個圈層中,四十歲是青年才俊,五十歲算年富力強,六十歲才是中流砥柱。

布魯克林今年三十歲。

他太年輕了。

但他取得的成就卻一點兒都不輕,他的地位身價令大多數年長者都會汗顏。

從他成為哈佛議會議長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拿他的年齡說事兒了,也不會有人再把他當成三十歲的人。

他往後遇到的不論對手還是隊友,都將忽略他的年齡。

從這個角度講,卡爾文對他的態度就更難得了。

但布魯克林現在沒心思聽卡爾文的說教。

他直截了當地問道「卡爾文,最近有接到關於我的投訴嗎?」

「你怎麼知道?」卡爾文問了一句,隨即反應過來,這是句廢話。

「我這邊比較著急,卡爾文。」布魯克林及時開口,堵住了卡爾文原本要說的話。

聽卡爾文的反應,布魯克林已經理清楚事情經過了。

不是格雷西女士膽子小,不敢投訴布魯克林,是對布魯克林的投訴被人壓下了,連看都沒看。

布魯克林叮囑卡爾文,讓他不要再阻攔對自己的投訴,那個叫格雷西·帕梅拉的女人再投訴自己,一律放行。

這通電話打完不到兩個小時,韋伯斯特就接到了司法行為委員會的電話。

電話裡,一位女士代表司法行為委員會率先表達了對布魯克林履任哈佛議會議長的祝賀,然後才聲音嚴肅地代表司法行為委員會表達對格雷西·帕梅拉女士的關切。

這位女士對的具體情況表示關心,並詢問布魯克林是否發生過格雷西·帕梅拉女士投訴的事情。

布魯克林拿著電話說道「我不是任何一派,在我眼裡,的工作最重要。我看好誰或準備懲罰誰隻會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做得好或出了紕漏。」

「我們在司法實踐的第一線,我們一個疏忽,可能隻是一個標點符號,一個字母的問題,卻可能給一個家庭,甚至數個家庭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影響。」

「我們是不允許有任何疏忽與紕漏的。因為我們的疏忽是要我們的公民付出巨額的代價為我們買單的。」

「所以,女士,我不準備留下格雷西·帕梅拉,不是因為她是女性,也不是因為她是少數族裔,更不是因為她是性少數群體——老實講,如果你不說,這些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僅僅是因為她的工作出了問題。我判斷她不具備擔任法官這份工作的能力,僅此而已。與其他無關。」

——剛剛電話裡這位女士給布魯克林原封不動地念了格雷西·帕梅拉女士的投訴信。

信中她說,布魯克林不僅是因為她的生物學性別是女性才區別對待她的,還因為她不是純血統的白人,身體裡流淌著三十二分之一的印第安血統,當然,最重要的是她心理認知性別為男,布魯克林卻多次對他進行x暗示,對她職場騷擾。

在聯邦政壇,職場騷擾是個很嚴重的指控。連總統先生都會折在這上麵,更別說一名法官了。

「女士。」布魯克林沉默了一會兒,有些猶豫地說道「我有些事情有點兒難以啟齒。我希望能得到你的專業指點,在我做決定前,我希望接下來說的話不要外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