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蜂窩煤和鑄鐵爐(1 / 2)





「對,就這樣,慢點起。」老蒼頭正在指導著鐵廠的家屬們製作蜂窩煤。

一百個本廠自己鑄造的模具組裝而成的蜂窩煤製造設備,一次可以做一百塊蜂窩煤。

把土煤粉加水和石灰、黏土混合,用鐵鍬鏟進圓筒形模具裡,擠壓定型然後用繩索和木滑輪,升起模具,蜂窩煤就定型了,用下麵的墊板抬到太陽下曬乾。一百塊蜂窩煤就做好了。

如果土煤的質量較差,和泥時還要加一些好的煤粉進去。

引火用的蜂窩煤,就用農作物秸稈粉沫、上等煤粉、石灰加水混合來製作。

一噸煤可以製造六千塊蜂窩煤。

蜂窩煤是近代的產物,是1949年由德州市燃料公司退休職工郭文德發明的。這種形狀的煤餅上火快,火力猛。燃燒效率比純煤塊還要高兩成。

煤球因內部有孔,易燃燒、起火快。使用時,第一次需要把引火煤放在最下麵,上麵放正常蜂窩煤塊,以後隻要火不滅添加新煤塊就可以。

用火鐮打火,樹皮點火,從爐口處即可點燃,2分鐘火苗達一尺,12分鐘就能燒開一壺水。爐火溫度能達680℃,並能通過爐門開合來調節火苗大小,使用方便,和液化氣一樣,隨用隨點,不用封爐,火也不會滅,打開進氣口又會繼續燃燒。

因為有鐵皮爐筒排煙到室外,這種火爐無煙、無毒、無味,一次放2塊煤球能燃燒120~150分鐘。爐筒又加大了室內的散熱麵積,取暖效果非常好。

蜂窩煤廠,投資少見效快,用最便宜的散煤加幾種遍地都是不值錢的原料和兩種添加劑混合而成,手工操作,非常簡單易學,用普通煤球機每人日加工1200塊左右。

老蒼頭是楊凡新任命的蜂窩煤廠的掌櫃,家屬裡做針線蹩腳,去不了被服廠的蠢婆娘都被楊凡扔給了老蒼頭。

人儘其用一向是楊凡的原則,天底下沒有沒用的人,總有一項適合你的工作,乾不了繡花活就都乾粗活去吧。

這個廠子是獨立核算的。楊凡劃給了廠房、設備、啟動資金後,就交給他們自己經營去了。

待遇上除了基本的工錢,剩下的就是計件工資和年終根據銷售業績的賞錢。廠子需要的流動資金去找湘怡批,然後找湘瑩取款。每個月,劉會計做完帳目核算,發完工錢,利潤上繳到湘瑩那裡,如果需要流動資金現用現批。

老蒼頭也是年老體衰乾不了重活被淘汰下來的。他年輕時當過煤鋪的活計。熟悉這行。所以楊凡就讓他來牽頭,老蒼頭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六十歲了還有能當上掌櫃的一天。

遵化附近煤礦遍地都是,好多都是自然露頭的礦,這裡離著灤州很近,後世的開灤煤礦就在這裡。遍地都是民間私自開採的小煤窯。

這裡煤不值錢。但使用並不廣泛,主要是這個年代主要用火盆取暖,一般都是把灶台,灶坑中尚未完全燃燒儘,還在發紅的草木灰燼,盛裝在炭盆裡,一家人圍著炭盆烤手腳取暖。

草木灰和木炭還好,如果是煤炭的話,這種火盆的取暖方式,非常不好處理碳氣中毒的問題。

楊凡調查了一下,遵化縣在大明北直隸那是一等一的富裕地界,這裡因為冶鐵工業而發財。

民間有相當的購買力,但是做飯和取暖設備非常匱乏。

宋應星鑄炮的工作停止了,楊凡讓大匠頭常珠他們轉而生產鑄鐵爐子和鐵皮煙筒。這個東西很簡單,楊凡給出圖紙,他們自己開磨具就行,這個也不是大炮,不怕有氣泡,泥模和鐵模都可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