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陳曦去多倫(1 / 2)





「老爺,我想親自乘坐這艘船去一趟多倫。【Google搜索.com】這條船的改裝,我是總師。我要對我的產品負責。隻有親自跑一趟,才能真正了解這些設備的性能和缺點。」陳曦板著小臉,一本正經的對楊凡說道。

「胡鬨,你的崗位不在這條船上,在研究所裡。這次試航,風險有多大你知道嗎。別以為試航跑了一百多裡地就沒有問題了。從這裡逆流而上去多倫,水路單程就五百多裡呢。你能保證不出問題。」

「老爺,我會帶上技術組的,我們還帶上配件,壞了就隨時修好它。」陳曦挺起胸脯,大聲說道。

「這是打仗,不是你過家家、開玩笑。你沒有上過戰場,你不知道戰場的危險。刀砍在人身上,會流血的,人是會死的。戰場上流失可不長眼睛,不會因為你臉蛋兒漂亮就不找你。」

「老爺,你說過的,隻有在使用中才能發現問題。戰場的環境越惡劣,越能暴漏我們還沒有發現的問題。這樣才能讓蒸汽機儘快成熟起來。我也能知道下一步往復式蒸汽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實際使用者的需要。好的設計師不能閉門造車。不走一趟,我沒法說服自己。」

楊凡不想她以身涉險,但是陳曦說的對,一個設計師和工程師,跟隨自己的產品去一趟戰場,實地考察產品的性能,才能真正的深入了解這個產品的優劣和性能潛力。

才能快速的成長起來。

「老爺,不如我帶隊去吧,我會保護好陳姑娘的。」磨桌說道。「這一路我們不離開船,應該沒事。就算要修船我們也可以下錨,停在河中間。蒙古人沒有火炮,箭失對我們沒有多大威脅。

楊凡沉吟了一會,還是同意了。

畢竟,他也希望陳曦能快速的成長起來。

第二天一早,在陳曦的要求下,命名為晨曦號的內河蒸汽船生火啟航了。

大明朝第一艘投入使用的內河蒸汽船,就這樣噴著滾滾濃煙出發了。

看著這條船離開碼頭遠去,楊凡心裡還是有些擔心的。

他有些後悔同意了,畢竟陳曦的價值很大,不容有失。楊凡後續還指望她把動力研究所撐起來呢。

因為是試航,恢復航道,所以船上沒有裝載貨物。除了二十個船員,六個技師。就是磨桌帶著一個總旗,五十名燧發槍步兵,負責保衛工作。

為了對付沿途的蒙古人。在船兩舷各安裝了三門立柱式的小型佛郎機炮。

為了給蒸汽機和明輪等設備配重,防止船頭上翹,在船頭上,安裝了旋轉炮台和一門鑄鋼的24倍徑的紅衣大炮。

這門炮足足兩噸多重,口徑130毫米。球形實心鉛彈,炮彈重36磅。有效射程能達到一千五百米。使用霰彈的話,每一枚定裝霰彈都裝填了五百枚小鋼珠。可以扇形射擊二百米內的敵人。

球形實心彈和霰彈是兩個主要的彈種,另外還帶上了海軍用的鏈彈和槓彈。要是碰上蒙古騎兵也打算試驗一下。

這次試航,火器車間的負責人,興禾鐵廠的老牌大匠師付老六也帶著六個學徒跟來了。

他要趁機測試他們的火炮。

這條船上用的火炮和燧發槍都是他們生產的。他和陳曦一樣,都是要趁此機會檢驗一下自己的產品。

前主炮是興禾鐵廠出品的,付老六親自主持鑄造的。

興禾鐵廠現在完全掌握了各種大小佛郎機炮和發熕炮的鑄造。下一步,就要鑄造艦船用的長口徑比的艦炮、守城用的重炮、車營和步兵用的輕便野戰炮。

現在鑄炮的材料,已經從銅、鐵換成了平爐鋼。使用鐵模鑄炮,油冷卻。極大的減少了氣泡產生,成功率從這個時代的百分之十五,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

使用鋼材可以把炮壁鑄造的更薄,大大減輕了重量。

而且性能超過了目前大明使用的進口紅衣大炮。

如果用青銅材料鑄炮,雖然銅炮安全些,不容易炸膛。但是,銅炮多次發射,容易熱膨脹,擴大炮膛,導致精度下降極大。

而且銅比鐵重太多了。銅畢竟是鑄錢的材料,價格昂貴。

鑄鋼材料就好很多。

價格便宜,強度和韌性更好,而且可以鑄造的更薄,重量就下來了。或者同等重量長徑比更大,射程更遠。

駕駛台被放在了船中部的頂部。是一個簡陋的木板鋪設的小平台,這裡視野好。便於看清航路,也可以方便的用鐵皮管子向下傳遞命令給船後部的駕駛艙。

桅杆頂部有一個簡單的瞭望的望鬥,在桅杆的頂部。桅杆是鋼管的,爬梯是鉚接的。望鬥在桅杆頂部,就是簡陋的圍了一圈瓦愣鋼板。

蒸汽船呼哧呼哧的噴吐著濃煙,以大概五節多的速度逆流向上遊駛去。

駕駛台上駕駛的是陳誌堅,楊凡不放心,把北塘船廠的幾個人都派來了。

陳曦不顧鍋爐在夏天的酷熱,每隔一會就到後艙檢查一下,並用小本子記錄下來機器工作的工況。

每小時十公裡的速度不算慢了。大概一個整天就可以到多倫了。

中午的時候,這條船已經出了長城沿線很遠了。已經沿著灤河進入了丘陵河穀地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