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大明的勛貴二(1 / 2)





張世澤繼續說道:「弘治年間,沐成的孫子,沐琮死後無嗣,從子沐昆襲爵。因沐昆並非沐成子孫,朝廷原本準備讓他繼承西平侯爵。但遭到沐氏及雲南地方官反對,稱「滇人知黔國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為所輕」,孝宗因此命沐昆繼承黔國公爵位。」

「黔國公到今年已經傳了十代了。但是今年六月出了一件大事。」張世澤喝了口水,繼續說道:「天啟五年三月丁卯(1625年4月25日)沐啟元嗣其祖父黔國公爵位。沐啟元輕狂不法,縱容家奴殘害百姓,巡按餘瑊按律逮捕犯法家奴。沐啟元居然調集兵馬,用火炮對準巡按公署。」

林月如插話道:「這件事鬨得很大,搞得先帝震怒,義父當時要辦他。沐家四處找人疏通關係,花錢跟潑水一般。」

小娘皮冷笑道:「沐家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萬曆四十年(1612年),沐昌祚稱病解任,沐啟元開始擔任都督僉事總兵官,實權依然掌握在沐昌祚手中。天啟二年(1622年),貴州安邦彥叛亂,朝廷命沐昌祚、沐啟元出征,兩人懼怕,多有推諉。朝廷早對他們家不滿了,他們害怕出事,為了避禍,這才趕緊讓孫子沐啟元接班的。沒想到沐啟元更不成器。到底惹出了大禍。」

張世澤點頭說道:「想當年沐英一世英雄。誰能想到後世兒孫這般不堪。崇禎元年六月己亥(1628年7月10日),其母宋氏害怕兒子為家族惹禍,下毒將沐啟元毒死,他年僅十周歲的兒子沐天波繼承黔國公爵位。

聽到這裡楊凡問道:「那現在的黔國公就是十歲孩子了。」

張世澤點點頭說道:「不錯,就是這個十歲的小孩子沐天波了。」

聽到這個名字楊凡心裡有些觸動,沐天波是忠臣,也是民族英雄,不比鄭成功差的。明朝滅亡後,他保著大明最後的皇帝戰鬥到底。沐天波追隨永曆朝廷,後隨朱由榔入緬,在咒水之難被緬兵挾持外出,奪刀抵抗至死。

楊凡問道:「大明到崇禎朝,公爵還有幾家。」

張世澤掰著指頭算道:「我家一個英國公,沐家一個黔國公,徐家一個魏國公和一個定國公。還有一個成國公。第一代成國公是靖難功臣朱能。到現在襲爵十二代了。當代成國公是朱純臣。萬曆三十九年襲爵。就是這五個公爵了。」

小娘皮拿起高腳杯,喝了一口加了冰塊的波爾多紅酒,滿意的咪咪眼兒,放下高腳杯,說道:「老爺,這五家碩果僅存的公爵,都是靠著戰功封爵的。沒有一家是靠著裙帶關係上來的。」

張世澤笑道:「嫂子說的對,我們幾家可是一刀一槍的打出來的。不像後來的那些阿貓阿狗的,靠著嫁女兒、尚公主當駙馬都尉弄來的。他們都是吃軟飯的。」

楊凡點點頭,表示五個公爵的事情清楚了。問道:「現在一共還有多少勛貴家族。」

張世澤仰頭想了一會,說道:「勛貴家族有爵位的,共計五公、二十四侯、三十五伯。當然現在加上你是三十六個伯爵了。皇室還有27個王爺在各地封地。」

「這裡邊吃軟飯的不少。太康侯張國紀,熹宗張皇後之父。永年伯王偉,神宗孝端皇後父。永寧伯王天瑞,光宗母孝靖太後父。博平伯郭維城,光宗孝元皇後父。嘉定伯周奎,今上後父。」

楊凡問道:「京營如今掌兵的勛貴是哪幾家。」

張世澤苦笑道:「這些都是眼看就要過去的風景了。陛下這次已經剝奪了勛貴的兵權。提督京營的是襄城伯李守錡。但實際控製精兵的最大的軍頭就是我家和徐家、郭家、朱家四家。還有幾個侯爵,但是他們的話語權有限,實際掌握的兵馬也有限。」

小娘皮放下烤串,說道:「郭家人很廢物的,郭勛竟然將騎兵戰馬草場租借出去以獲利潤,使得部隊戰馬無從補給,戰馬都餓的瘦骨嶙峋的。他剋扣糧餉非常厲害的。實際在營的官兵,也時常領不到軍餉。因為「口食不給」、「以相保寢食而已」,士兵素質極為低下,體能極差,往往麵有菜色、不能穿戴甲胃。騎兵也「上馬亦不能揮鞭而駑馬」。」

林月如也嘆氣說道:「這好好的京營,當初七十二衛所,四十萬大軍,何等的雄壯。當年成祖皇帝五次北伐蒙古的虎狼之師,如今是徹底被他們玩廢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