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土木堡兵棋推演一(1 / 2)





楊凡的地圖,瑤光處理過,把後世現代的部分都去掉了,然後列印出來的。【,無錯章節閱讀】

「我就喜歡你的地圖,看著和真的地形一樣。」張世澤讚嘆道。

楊凡拿出紅藍鉛筆,準備再地圖上畫敵我行軍路線和戰鬥位置,紮營位置等。

「因為之前三次北伐都獲得勝利,年輕的英宗認為,蒙古人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另外,也先的不停襲擾,也耗光了朝廷的耐心。朝廷上下,漸漸有了重新和瓦剌人開戰的意思。」

「當時,瓦剌人兵分四路,一路數千人入侵甘肅,此將領不知是誰。一路由大汗脫脫不花帶領三萬人,入侵遼東。剩下兩路,一路三萬精騎由也先親領進攻大同。一路由阿喇知院帶領攻打宣府。這一路人數不詳,估計兩三萬人。」

楊凡用藍色鉛筆,在地圖上畫出蒙古人進軍路線。蒙古人用藍色箭頭標識。明軍用紅色標識。

這種地圖上作業的方式,讓張世澤看的眼前一亮。原來還可以這樣來復盤土木堡之戰。

這種方式真是又直觀,又清晰,楊凡還在箭頭上寫下將領名字和人數、時間。看著戰場態勢一目了然。

「七月十一日,也先攻大同,明朝大同右參將吳浩於貓兒莊(今山西陽高縣北一帶)迎戰瓦剌,迅即兵敗戰死。」張世澤在地圖上指示。

楊凡隨即畫出兩軍行軍路線,用叉代表戰場。隨即寫道明軍全軍覆滅。

「七月十五日,大同總督宋瑛、駙馬都尉井源、總兵官朱冕、左參將都督石亨四員將領各率兵一萬赴陽和(今山西陽高西北)防禦。緊接著,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左參將石亨等率明軍與瓦剌戰於陽和。由於太監郭敬從中作梗,致使明軍大敗,全軍覆滅。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奔還逃回大同城內,郭敬躲藏在草叢中才躲過一劫。」

楊凡接著在地圖上標識出,雙方態勢。

「然後消息傳到朝廷,皇帝和大臣都急了。於是,正統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英宗不顧吏部尚書王直等群臣反對,偕同王振率大軍禦駕親征。走之前,英宗先立太子,然後命皇弟郕王朱祁玉留守京師監國。此次出征,詔下兩日大軍即匆忙集結啟程,各項準備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亂。」

楊凡不解的問道:「二十萬人啊,兩天連糧草都準備不齊全吧。就這麼出發了。」

張世澤聳聳肩,表示就是這樣出發的。

楊凡也是日了狗了。這他媽的還能比這更不靠譜嗎。

張世澤苦笑道:「這你就受不了了,還有更不靠譜的呢。正統時,侯伯勛貴26人,其中從未上過戰場的為15人,已超過了一半。18人乃從英宗親征之人。死於此役的共14人,其中未上過戰場的為8人,可見這一支親征的隊伍,軍事素質有多麼差勁。」

「我仔細研究過這兩類人員的組成,上過戰場、威名赫赫的,如英國公張輔,已是多年未碰弓馬的老人。」

「而在外帶兵多年的,如陳懷、王貴、顧興祖之流,卻又是兼併土地、私役軍士、貪婪無行的兵油子,一打起仗來便庸庸碌碌,一竅不通。」

「而未上過戰場的,多半是「勛二代」、「勛三代」,比如襲爵不過幾年的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沉榮、遂安伯陳塤等人。他們年輕氣盛,仗著祖蔭掌管五府事務,頂著侯、伯、都督的光環,其實全部不懂戰爭,毫無軍事能力。」

「張輔應該懂軍事吧,他一生南征北戰,雖然此時年紀大了,但是總算是老將吧。」楊凡不解的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