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輪式防彈盾牌(補昨日欠的一章)(1 / 2)





前方明軍擺出了一個奇怪的陣勢。

從前到後,全是小而密集的無數楔形陣。最小單元,時小旗組成。每個小旗陣都是十個人組成。

三塊盾牌呈品字形立於前方。盾牌後是三名手持苗刀的刀盾兵。

三塊盾牌的間隙是兩名嚴陣以待的長槍兵。盾牌兩側各有一名長槍兵躲在後麵。最後是持著三眼銃的總旗和兩名鋼弩手。

五個小旗的小陣按照五邊形,組成一個總旗陣。每個小旗盾牌都在五邊形的一個角上。整個總旗隊四麵防守沒有死角。

三眼銃五個,鋼弩十架,長槍二十支,都被保護在內部。

兩個總旗陣,一前一後布置,最後是百戶所指揮部的十二個人。明軍一個百戶總員額,正好就是一百一十二人。

這樣,一個營的正麵就是五個百戶前後陣。一個團就是六個營級陣列。六個營級陣列並排布置。

楊凡所在的中軍指揮三個團,也就是十八個營級陣列。

這個時代的步兵軍陣都是線性排列的密集軍陣,因為如果陣不夠厚,是不能抵抗騎兵突擊的。

華夏古代冷兵器時代,陣法的用處在於使得不同的兵種、部隊之間可以得到充分的配合、支援。

因為,火力互相覆蓋,長短兵疊用,可以使敵人在攻擊的時候,在無死角的軍陣前,付出更大的代價。

華夏歷史上最為注重軍陣威力的時代是宋代。之所以宋朝這般空前的發展軍陣,就是因為宋代缺乏戰馬。

如果想讓步兵對抗騎兵,唯一的辦法就需要嚴整的軍陣。

而在這方麵,北宋無疑是成功的。在有名將的前提下,如狄青等。北宋的以步治騎,取得了很大成功。北宋還曾收復青海,打敗遊牧民族。

北方騎兵對陣宋軍,在歷史經驗下,也有陣列不戰的說法。也就是說麵對布好軍陣的宋軍,是不願意去衝陣的,這樣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所以騎兵在進攻步兵的時候,能否勝利的關鍵點,就在於不給對方布陣的機會。在步兵行軍中擊潰他們,付出的代價最小。

一旦他們結陣,就變得非常棘手。密密麻麻的長槍,會讓戰馬裹足不前。

這個時候,隻能想辦法,先用突擊部隊,把他們衝散。在密集的陣型中突破,切割開對方的陣型,使得陣型散亂,然後再進行主攻。

這個時代的步兵一旦被突擊,打亂了陣型,就會發生大問題。

一般要想突破重步兵的軍陣,騎兵最好是具裝重甲騎兵。也就是人和馬都是具裝鎧甲的。就像歷史上金兀朮的六千鐵浮圖騎兵。

這樣才能對抗,密集的長矛陣列。但是,蒙古人都是輕甲的,這些人都是牧民征召兵,就是一身的皮袍子,隻有十夫長才有皮甲,百夫長才有鎖子甲。要到千夫長以及更高的軍官、貴族才有紮甲。

而楊凡敢這樣子布陣,是因為,他使用了新城兵工廠生產的,引進了現代理念的輪式防彈盾牌理念,自己造的輪式盾牌。

這種盾牌是三毫米的鋼板鉚接而成。除了正麵,還有兩個向後傾斜的側翼麵。中間有觀察縫,可以用來觀察敵情,也可以用來做射孔,射擊三眼銃和鋼弩、鳥槍、燧發槍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