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冊封(1 / 2)





楊凡看著大師。目光灼灼的說道:「其實你們需要的就是一個名分,一個尊貴而有實力的朝廷賜予的名分。如果大明支持你們,比蒙古諸部更有分量。」闌

大師沉默了一會,說道:「可是你們隻信仰漢傳。當年薛禪汗可是冊封了八思巴大師為國師的,而且三次接受了灌頂儀式。」

楊凡思考了一下說道:「畢竟情況不同了,當年忽必烈隻是王爺,他需要你們的支持,好奪取帝位。大明皇帝是不會接受灌頂和成為信徒的。不過我可以上書皇帝冊封大師為國師。永鎮雪域高原。可彷照元朝舊事辦理。」

楊凡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明確了,就是可以彷照元朝的舊規,來處理大明和雪域高原的關係。除了皇帝不能接受你們的信仰和灌頂儀式。其他的楊凡都可以去爭取。

因為,以楊凡對崇禎的了解,他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灌頂儀式的。所以這一條也就不用提了。

在元朝的歷史上,忽必烈曾經先後多次接受八思巴的灌頂儀式,極大地加強了雙方的關係。忽必烈即位後,又尊八思巴為「國師」。

元朝定都大都後,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在中央設總製院,任命國師八思巴為總製院事。從此巴斯巴開始統領全國宗教事務,並親自管理和統轄吐蕃軍政和民政。

到了至元二年(1265年),八思巴奉忽必烈之命返回薩迦,籌備西臧地方政權。闌

根據他和忽必烈商定的計劃,按照蒙古的萬戶製改組雪域高原的政權組織形式。八思巴清查人口,整頓驛道,把全境劃分了十三個萬戶。

經過這次改革後,形成了「國師——總製院——宣慰司——萬戶府——千戶府」的治理結構。八思巴的這一係列舉措,在元朝的統治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的正式建立。

而現在臧巴汗的世俗政權和大師們搞不到一起去,已經鬨到兵戎相見了。如果大師們得到了大明的支持,彷照元朝舊製,無疑是對他們最有利的方案。

楊凡看的出來,大師動心了。

「大明可願意出兵相助。」大師目光灼灼的問道。

你不打掃,屋子裡的灰塵不會自己跑掉。

說一千道一萬。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在一場戰爭上。闌

歷史上任何一個政權,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土都是最近的,上一場戰爭確定下來的。

楊凡笑眯眯的說道:「當然,我們不僅要把大師扶上馬,還要再送一程。」

看到楊凡招牌式的笑容,張世澤感到一陣惡寒,雞皮疙瘩都出來了。他太熟悉這個笑容了。每當這個笑容出來時,就意味著有人要倒黴了。

「我已經為大師您準備了四萬大軍,他們由一名能力很強的將領帶領。他們會護送您返回紅堡,並在哪裡接受大明皇帝陛下的冊封。之後這些大軍會駐防在青海和前後臧。不過他們主負責維護皇帝對你們的冊封和支持你們,不會乾涉地方事務。除非有外敵入侵。」

「大師隻要組織當地人,為他們提供補給就好,對了進臧還需要保暖的皮袍和運輸的氂牛。還有青稞和酥油等食物,這些也得大師操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