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馮組長再次中槍(一更)(1 / 2)





路知行這個正主退場了,但研究院這邊的工作人員還在忙碌著。

他們正在忙著收拾各種爛攤子,要考慮動捕大賽的後續補償方案,虛擬空間的善後安置,各種安防措施的加強,以及對這些黑客的追蹤……

除了這些常規的措施之外,還有一些工作人員在忙其他的事情。

比如,研究路知行的跑酷動作和路線。

這次虛擬空間本來就有實時的錄像和轉播設置,所以才能在全息投影和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出來。雖說之後因為黑客的入侵,導致一部分片段丟失,但大體的數據還是保留了下來。

之前路知行那詭異的動作和複雜的路線規劃,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震驚。

對於研究員們來說,這是多好的研究樣本!

各個研究組之所以都有動捕演員和運動員,就是為了研究各種動作在虛擬世界中的狀態,研究人體的深層構造與動作中的一些細微變化。

這是十分龐大的工作量,畢竟想要在虛擬世界中完全複現人們在現實中的狀態,這本身是很難的。

目前所采取的技術,簡單來說是“主觀意識”與“客觀計算”綜合之後的結果。

其中,主觀意識就是人意識中比較穩固的一部分。

比如,一個人在現實中可以做出後空翻,他的意識對此十分確定,並且他還有各種各樣的記憶和細節來加固這一意識,那麼在“主觀意識”這一方麵,他就有了在虛擬空間中做出後空翻的必備條件。

現實中做不出後空翻的人,就不符合這一條,自然也不能在虛擬空間中做出來。

但如果僅憑這一條,還是會有一些bug。

不排除某些精神方麵存在一定疾病的患者,他們或許有一個十分篤定的概念,而這個概念在現實中是虛假的。就比如,他篤定自己是一隻鳥,會飛,難道他在虛擬世界中就真的能飛麼?

當然也不是。

因為虛擬現實技術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判定標準是“客觀計算”。

當玩家通過VR遊戲艙進入時,遊戲艙會掃描玩家在現實中的體型,對他的基礎運動能力有一個大致評估。

這個評估的範圍非常寬泛,但能起到第一層篩選的作用。

此外,虛擬世界中有一套十分完善的物理引擎,在無數研究人員反複修正之後,已經與現實世界十分接近,一般情況下難以發現差彆。

玩家在虛擬世界中做出某種具體的行為,還會受到這套物理引擎的限製,並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當然,以上僅限於那種限製最嚴格的虛擬空間,比如這次的比賽場地。

當設計者擁有虛擬空間的最高權限之後,可以對這個虛擬空間的參數進行調整,將這些限製全麵放寬。

如果是一般VR遊戲的話,隻要將判定變得寬鬆,玩家就能在虛擬世界中做到一些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目前主流的遊戲設備還是VR遊戲頭盔,不是VR遊戲艙。因為玩遊戲的話,並不需要遊戲艙對玩家的體型進行初篩,隻需要較為寬鬆的判定就行了。

路知行的這份數據資料,對於研究院的這些研究員們來說,簡直就像大熊貓一樣珍貴!

因為他在虛擬世界中做出的一係列動作,甚至超過了那些跑酷的職業選手!

就比如那一跳,已經超出了原本眾人認定的人類體能極限,幾乎都能與現在頂尖跳遠運動員的跳遠記錄持平了。

但跳遠運動員那得是跳無數次才有這麼一次破紀錄的成績,還得是在種種因素加持的情況下。

路知行用十分詭異的動作,一次就完成了這樣的跳躍距離!

這動作具體是如何發力的?是否符合物理學和人體工學?在虛擬世界中這一跳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係統判定它符合物理規則到底是真的符合,還是某種未知bug?

毫不誇張地說,光是這一跳,就足夠官方的研究人員認真研究一個月以上。

甚至還沒有開始研究,這些研究員們就已經爭論起來了。

“肯定是未知bug,他怎麼可能跳那麼遠!這跟職業跳遠運動員差不多了,甚至比職業運動員都離譜!”

“但是他那動作挺優美的,明顯練過。而且童卓他們不是說了嗎?他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個跑酷高手,而且比童婕都厲害得多。在現實中,他也曾經做出過類似的動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