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軍政(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47 字 2023-04-17




軍政分離乃是大勢所趨,所有的先進位度,最終都會走到這一條道路上來。

然而在歷史上「軍與政」的關係一直混淆不辨、夾雜不清,幾千年來從未間斷過調整探索。

在秦代以前,實現分封製,這亦是「封建」之本義,諸侯獨掌一國軍政,「王」作為共主反而沒有多少實權,導致諸侯越來越強盛,「王」卻越來越孱弱,乾弱枝強,最終諾大帝國分崩離析……

為何稱秦始皇為「千古一帝」?

正是因為他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華夏大地,開創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權」!

秦代為了加強地方統治,實行郡縣製,改地方的軍政合一為郡守掌行政、郡尉掌軍事、郡監禦史掌監察。並有相應的細節作為這一製度的補充,極大地增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威。但是,這一製度矯枉過正,削弱了地方的統治基礎。

實則以現代眼光看秦代製度,其實並不落後,但受當時的經濟、通訊、交通等等條件製約,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無法做到如臂使指,自然統治體係運轉不靈,整個國家看似統一,其實中樞對於地方的控製並不強。

所以到了漢代,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分封製,隻是諸侯王的權力受到製約。

魏晉則以宗王為都督,往往軍政合一。

隋唐則以州縣管民事和軍墾,兵府諸衛管軍事,但是實際上軍政之間往往糾纏不清,那些世家門閥出身的宰相們吹噓的所謂的「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使得軍政合一之理念深入人心,導致地方勢力急劇膨脹。及至安史之亂爆發,為了平叛給地方放權擴軍,使得地方藩鎮徹底軍政統攬,尾大不掉,此正是是亡國之根源。

曾經興盛至極、繁花錦繡之煌煌大唐,終至崩塌傾頹、煙消雲散,令多少漢家兒郎扼腕長嘆,痛心疾首……

到了宋代,趙匡胤吸取前代教訓,重用文官,以文治武,兵權分立。此舉雖然徹底消除了地方擁兵自立的危險,但以不懂兵事之文官領導軍隊,卻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元代的特點是實行行省製,行省實際上起到了中央派出機構的作用,行省管理地方,地方軍政分離,中央選派地方官。

明朝設置三司分管行政、軍事、監察職權,設督撫以加強統治。

其實在房俊看來,明朝才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實現了「軍政分離」,內閣製度的完善,皇權的製約,兵部權力前所未有的增強,所有的一切都構築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帝國構架。

然而天不從人願,小冰河時期極端惡劣的天氣條件,使得長久以來都被農耕思想束縛的明朝社會未能及時完成從農業向工業、商業的轉變,國力虛耗政局動盪,又恰逢東北滿州崛起,武力強盛不可一世,終於神州陸沉國祚斷絕,巍巍大明終成煙雲塵土。

若說大明亡於滿州,卻不如說是亡於天時……

*****

兵部諸官員並不知這個所謂的「鑄造局」是個什麼玩意兒,若是能夠得到製造兵械之權那自然是最好,可是既然沒有製造兵械的權力,維修甲冑軍械又有什麼意思?

我們願意去創造,修修補補的活計,我們不願意乾……

這就是兵部官員的心思。

可現在房俊在兵部說是一手遮天亦毫不為過,儘管心中不以為然,卻沒有人敢當麵質疑,房俊有什麼交待,自然老老實實的去完成。

「首先,將昆明池畔槍炮實驗場附近的地皮統統圈起來,不怕地方大,就怕地方不夠,因為這裡以後將成為大唐軍事最最最核心的所在,其機密程度,堪稱陛下的寢宮!」

兵部官員濟濟一堂被房俊招來開會,頭一句話,就讓所有官員瞠目結舌……

機密程度比擬陛下的寢宮?

娘咧,這個房二棒槌還真敢說話……

看著一眾部署一臉懵逼的表情,房俊嘴角一挑,語氣鏗鏘道:「這裡以後將作為兵部直屬最大的部門——鑄造局之所在,它將是兵部崛起之希望,亦將是帝國強盛之根基!不僅僅是槍炮試驗場將會併入鑄造局,而且本官會將房家鐵廠獨步天下之最高端冶鐵技術捐贈出來!」

部屬們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最核心,最機密,最高端,希望,根基,獨步天下……這個什麼鑄造局,難道是能夠讓人羽化飛升的衙門?

房俊傲然而坐,環視眾人,麵對一乾稀裡糊塗的官員,心中並無多少譏誚之意,畢竟千年時光將他與麵前諸人之間構築了一條無法逾越的「代溝」,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樣一個衙門的設立究竟意味著什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