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政事堂論戰(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571 字 2023-04-17




一場秋雨一場涼。

長安城厚重的城牆一如既往的古樸巍峨,遠處的終南山被瑟瑟的秋風吹得濃墨如黛,再過不了多久,墨綠的樹葉就將披上一層嚴霜,葉脈斷裂,翩翩飛舞落葉歸根。

城門開處,百姓商賈絡繹不絕,道路之上車馬轔轔,人人儘皆歡顏。

又是一個豐衣足食的太平年景……

遍及關中的水利工程給百姓帶來天大的實惠,今年雨水頗豐,河道連連暴漲,若是放在以往,註定要有多處縣城遭受水澇之害,糧食減產甚至絕收。可是現在完全不用害怕連日的暴雨,拓寬加深的河道可以承載更大的洪水,關中各處河流遍布兩岸的水車更可以將河水提升至水渠,一麵灌溉更高處的農田,一麵起到泄洪的作用。

工部自房俊擔任侍郎開始,直至現在吳王殿下,連續幾年大規模的投入,使得水利設施前所未有的完善,關中八百裡秦川旱澇保收!

糧食豐收,卻不虞有「穀賤傷農」之事。

去年多家貴戚勾連倒賣義倉之米糧,致使關中大部分義倉空置,朝廷不得不調撥常平倉的糧食填補進去,這就形成了巨大的缺口。這些空閒的義倉、常平倉都是要填滿的,再加上朝廷現在厲兵秣馬準備東征高句麗,糧價始終保持在一個平穩的價格。

什麼是盛世?

對於老百姓來說,開疆拓土、橫掃八荒那都是太過遙遠的事情,隻要豐收的時候糧價不低,災害的時候糧價不高,無論何等年景都能吃得飽飯、穿的起衣,那就是盛世!

而越來越興旺的商業,越來越多的作坊,卻又將這個以農耕為本的龐大帝國推向了另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

太極宮。

政事堂。

窗外飄著蒙蒙細雨,秋涼瑟瑟。

寬敞的大堂內燃了檀香,一縷縷清淡的煙霧自牆角青銅獸爐鏤空的蓋子裊裊升起,驅散了濕寒陰冷。

堂內氣氛更是熱烈……

蕭瑀瞪著不遠處的房俊,情緒顯得很是激烈:「貞觀四年,林邑國叛亂,陛下就曾下詔不予討伐。吾大唐居天下之中,有華服之美,乃禮儀之邦,何以興兵數萬長途跋涉討伐藩屬?林邑國隻是大唐之藩屬,而非是大唐之領土!如今爾興師動眾乾預林邑國之內政,且逼迫林邑國簽署種種不平等之條約,導致吾大唐名聲受損,長此以往,還有誰肯依附於大唐?」

於誌寧、長孫無忌等人雖然閉口不言,卻儘皆頷首附和。

房俊神情平淡,不見喜怒。

又長一歲,但房俊之容貌並無殊異,他這種黑臉相貌最是耐老,十七八瞅著像二十五六,到了三十開外,依舊像二十五六……

隻是前世雖然是個副縣級乾部,到底不過是一方之皂隸,哪裡及得上現在大權在握?居移氣,養移體,氣質依然迥異。不顯耀眼之光華,卻見神韻之內斂,端坐如山,安然若素。

聽著蕭瑀的指責,房俊淡然道:「雖然陛下當年未曾出兵討伐林邑,卻不代表現在依舊不討伐林邑。時移世易,豈能將十數年前的聖旨拿出來照例施行?這恐怕不妥。」

蕭瑀哼了一聲,道:「先例在前,何不依從?聖旨既是國法,隻要擬定施行,誰也不可罔顧!爾將陛下之聖旨棄之不顧置若罔聞,到底是何居心?」

這帽子扣得有些大了……

房俊反唇相譏道:「宋國公此言差矣,今時不同往日,焉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當年林邑國乃是南蠻酋部,與吾大唐十萬八千裡毫不相乾,所謂的聯係不過是自秦漢以來對其地之藩屬,其國內動亂,陛下不忍糜耗巨資勞民傷財,故此拒絕發兵征討,此乃英明之策。然則現在吾大唐有多少商賈在林邑經商?更遑論每年幾百萬石的稻米輸入,豈能坐視林邑國動盪不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