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棒槌不好惹(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81 字 2023-04-17




李二陛下示意李績飲茶,然後自己拈起茶杯呷了一口,回味一番茶水之回甘,問道:「依你之見,要如何應對?」

李績低頭飲茶,默然不語。

到底要如何應對,您自己難道不知?想當年您也是天下少有的無敵統帥,行軍不知運籌帷幄,都是頗具章法,眼下卻偏要問我……

聖意如何,昭然若揭。

他不是魏征、孫伏伽之流,不是不肯犯顏直諫,而是審時度勢的能力比那兩人更高明,明知此刻縱然以死相諫,皇帝亦不可能回心轉意,又何必弄得君臣之間不歡而散呢?

故而隻能沉默以對,無聲的宣示著自己的立場,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也給了皇帝一個台階下,不至於弄得很尷尬。

李二陛下一看李績的臉色,便知道他心中所想,多年君臣,這點默契還是有的。

不僅有些感慨。

如何應對西域之局勢?最委託的辦法,便是將關中的軍隊調派一支前往西域馳援,同時於遼東撤回一軍,回防關中。隻要大軍出關,吐蕃必然老老實實的趴在高原上,不敢輕舉妄動,再前往高昌城與安西軍匯合一處,即便阿拉伯人儘皆虎狼之師,西域亦是穩若磐石……

然而他不能這麼做。

東征乃是國策,更是他李二藉以成就千古一帝霸業宏圖的最大基石,絕對不容許有一絲一毫的閃失,半點風險都不可承受。別看眼下朝野內外軍中上下儘皆對東征信心滿滿,認為大軍開至遼東便是一場摧枯拉朽的大聲,區區高句麗彈丸之地不堪一擊,然而李二陛下卻絲毫不敢大意。

世人儘皆咒罵楊廣殘暴,然而作為從小便曾無比崇敬的一代天驕,李二陛下深知其雄才偉略,絕非世間傳揚那般不堪,相反,他甚至認為楊廣的功績即便在從古至今所有的帝王之中,亦能夠排至前列。

就是這樣一位揮斥方遒、睥睨天下的帝王,以大隋作為根基,舉兵百萬征伐高句麗,卻依舊鎩羽而歸,如何不讓李二陛下為之重視?

想要確保東征萬無一失,那就必須集結最大的力量,給予雷霆一擊,絕對不能讓高句麗有半分回天之力,故而撤軍是絕對不可能的,隻要敵人尚未能打到長安城下,遼東軍隊就萬萬不能撤回一兵一卒。

前隋之殷鑑不遠,被視為彈丸之地的高句麗崩掉了楊廣的牙,間接導致了大隋的覆亡,使得楊廣的所有宏圖霸業全部煙消雲散,留下萬古罵名……

李二陛下可不想自己謀劃多年的大計受到阻礙,最終步上楊廣之後塵。

遼東的軍隊不能撤回,關中的軍隊要保持社稷之安穩,尤其是在自己明年開春禦駕親征之後,更要負責鎮守京畿,更不可能調往西域……所以,無論眼下的西域局勢如何險惡,安西軍都隻能孤軍奮戰。

隻要能夠堅持到東征獲勝,屆時將有數十萬大軍任意調撥,馳援西域。

哪怕是最不樂觀的局勢發生,李二陛下亦不相信有河間郡王李孝恭坐鎮的安西都護府,會在一年之內便被敵人圍殲覆滅。

李二陛下道:「那便命令兵部緊急調撥一匹糧秣物資運往安西都護府,並且行文李孝恭,命其固守待援,不可輕舉妄動。」

李績補充道:「還應當給予河間郡王臨敵處置全權之責,無論丟失多少土地,無論損失多少兵卒,隻需堅持一年時間,便有功無過。」

唐軍最終榮譽,李績唯恐安西軍一旦丟城失地、損兵折將,便會羞憤難抑,誓死亦要用鮮血來洗刷恥辱,導致更大規模的潰敗。

隻要能夠固守高昌城,等到大軍馳援,裡應外合,自然勝券在握。

李二陛下欣然道:「那朕這就批覆房俊之奏疏,命其依令行事。」

李績苦笑道:「房少保雖然非是軍伍出身,卻是帝國最好的軍人,從來都是一腔熱血勇往直前,攻城掠地未嘗一敗,隻怕難以接受這等妥協之策,如今他身為兵部尚書,愈發將天下兵卒視若手足,讓他坐視安西軍在有可能的強敵環伺、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苦苦支撐,中樞卻不派一兵一卒馳援,想來必有一番口舌。」

李二陛下一聽,頓時也有些發愁,捋著胡子苦惱道:「這個棒槌有時候狡黠油滑,令人恨不得將他宰了,也有時候又一根筋,認準的事情八匹馬也拉不回……罷了罷了,大不了這幾日朕告病綴朝,任何外臣也不予接見,想鬨他就自己在兵部鬨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