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拉近關係(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74 字 2023-04-17




不愧是房俊的賢內助,事兒辦的漂亮,話說的更漂亮,崔敦禮心中讚賞,抱拳道:「既然如此,那本官暫且告辭,若有要求,再行知會武娘子。」

「請。」

「請!」

崔敦禮匆匆離開,按照之前設定的禦案,有條不紊的指揮兵部官吏連同碼頭上的腳夫做好準備。

沒一會兒的功夫,百餘艘商船就好似夜晚的猛獸一般自夜幕之中鑽出,駛入碼頭,原本寬闊的河麵頓時像是遊來了數之不儘的魚群,密密麻麻擠滿了整個河麵。

早已準備就緒的兵部官員指使著兵部的民夫與碼頭的腳夫,安排船隻靠近泊位,然後攪動絞盤,帶動吊杆開始將用油布緊緊包裹的軍械一包一包的吊上貨船甲板,然後自有腳夫將其拖入船艙。

而「百騎司」的精銳則各自分派,每一條船都有人監督,嚴防有人趁機破壞,耽擱了裝船進程。

整個碼頭燈火輝煌,沸反盈天。

李君羨自然不需如手下那般每一條船去監督,站在碼頭上望著這火熱的場景,感嘆道:「當年末將亦曾身在軍中,每逢軍械、糧秣之運輸,便是一場勞民傷財、曠日持久的大行動。動輒成千上萬的馬車、騾車,數以十萬計征調而來的民夫,且不說艱難的路程時常走上幾個月,即便是貪圖的損耗,便是一個天文數字。故而有了『兵者,國之大事』那句話,一場大戰,往往便需要消耗國家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蓄,所以邊疆將士時常缺少軍械、糧秣,麵對外族入寇,總有殺敵之心,卻無回天之力。然而自從貴府二郎創立江南船廠,改進船隻設計建造,使得水運日趨重要。出去北疆、西域那等不適合水運的地方,如今大唐可以在旬月之間便將無數的兵卒、軍械、糧秣運送到西南、嶺南、東海的任何一個地方,不僅損耗微乎其微,速度更是以往的十倍不止。這才有了大唐虎賁無往而不勝的輝煌戰績,二郎之功,不僅在於社稷,更在於千秋萬代!」

這番話的確是有感而發。

外界一般隻看到房俊率領水師縱橫七海懾服東洋、南洋諸國,甚至兵出白道覆亡薛延陀的功勳,但李君羨時常伴在李二陛下身邊,對於房俊的功勳更加深刻的認知。

懾服外洋、平滅漠北,固然功勳卓著,卻並不是非房俊莫屬,若是換了李靖、李績這樣的蓋世名將,戰果也不會差距太多。

可是房俊發明、改良火器,使之成為大唐軍中的主要兵種,徹底顛覆了戰爭的模式,多少曾經躍馬揚刀驍勇善戰的外族在火器麵前不堪一擊。尤其是房俊無比重視海疆,建設船廠改進船型,使得大唐在海洋上的威懾力與日俱增,帶來了潮水一樣的利益。

打仗打的是什麼?

說白了,無非是人力、物力而已。

甚至有些時候,先進的軍械裝備、充足的後勤供給,完全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從這個觀點來看,房俊對於大唐的功勳可謂是居功至偉,正因為房俊的種種建議、舉措,使得如今大唐的國力日盛一日,且依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快增長,早已經冠蓋天下、傲視寰宇。

如此,才有了大唐虎賁橫行天下開疆拓土之不世功勳!

武媚娘伸出玉手攏了一下被風吹亂的鬢角,盈盈淺笑道:「男人的事情,我們女人家是不懂的,我們隻知道要受得住男人打下來的江山,在他們累了、倦了的時候,素手調羹、知冷知熱,那便足夠了。至於那些所謂的功勳,自有陛下與朝臣去衡量,有斑斑青史去牢記,有後世子孫去傳頌,卻與我們女人有何關係呢?我們隻需要在男人建功立業的時候默默的支持就好了。」

李君羨愣忡半晌,方才回過神,搖了搖頭,輕笑道:「難怪晉王殿下見了武娘子便魂不守舍,此等賢惠端莊、秀外慧中之奇女子,端的是便宜了房二郎!」

這話有些輕佻,武媚娘卻並未惱火,反而臉兒有些紅,微嗔著說道:「李將軍也學那晉王調戲人家麼?」

李君羨慌忙道:「在下絕無此意,不過是一時感概,故而出言無狀,還望武娘子勿惱。」

武媚娘眨眨眼,輕笑一聲,道:「奴家不過是戲言爾,將軍何必如此?將軍與晉王不同,您與吾家郎君交情莫逆,相互仰慕,亦算得上知交好友,更可說是一家人,以前郎君胡鬨而被陛下責罰,可是多虧了將軍轉圜方才少吃了許多苦頭,郎君與將軍可謂通家之好,又何須在意區區一句戲言?」

這話說的,李君羨心裡偎貼,大笑道:「不愧是巾幗不讓須眉,二郎有妾如此,夫復何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