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入宮謝恩(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92 字 2023-04-17




好男兒誌在四方,當眼前開拓了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曾經所憧憬追求的東西或許一夕之間便有所轉變,這自然是好事。

李靖便舉起酒杯,嗟嘆道:「老夫恨不能晚生二十年,親身投入這一場開拓海疆征服萬邦將大唐之榮耀撒播四方的戰爭之中,回想前塵種種,蹉跎十餘載,至今引以為憾。」

老驥伏櫪,難免感到時光飛逝、光陰虛度。

從功勳赫赫蓋世無雙的「軍神」,到不得不投閒置散幽居府邸,其中之蹉跎落寞,非是親身經歷又何談感同身受?

人生當中最壯誌縱橫的年歲,卻卸去了一身甲冑,馬槊蒙塵橫刀生鏽,便麵上看似淡泊悠閒,心裡的苦楚失落卻難以言說。

看著眼前這個以往曾遭受他的牽累,空有一身本領卻無奈不得升遷、不得掌兵的弟子,李靖滿心滿眼都是安慰,若非遇見房俊願意予以簡拔重用,蘇定方怕是要與他一般蹉跎一生,滿腔壯誌不得伸展。

當然,安慰之中也有羨慕。

曾經品嘗過手握千軍萬馬橫掃賊穴縱橫馳騁的滋味,又豈能甘願蟄伏於屋簷之下,整日裡與草薙為伍?

蘇定方豈能聽不出李靖言語之中的落寞遺憾,寬慰道:「衛公體格精壯,精力不減當年,自當好生保養。太子固然優柔,卻也能夠知人善任,且心底寬厚,異日登基之後必定會有一番作為,如今衛公已經為太子訓練六率組建班底,可見太子對於衛公亦是十分信任。待到來日,大唐雄師橫行天下,衛公自然有機會披掛上陣,一展雄風。」

當年之所以遭受李二陛下之猜忌,一方麵是李靖功高震主,另一方麵則是李靖在軍中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大到就連李二陛下這樣的英武之君都不得不心懷忌憚,甚至李靖自己都心驚膽顫,唯恐一時間心生惡念,種下亡族滅家之大禍。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大唐軍中早已非是當年之格局,無數老卒早已卸甲歸田,歸鄉務農再不番上入伍隨軍出征,接班的兒孫輩隻知當年衛國公之英雄事跡,卻未曾親見,崇拜之情自然削減不少。

代之而起的則是房俊這樣的年青一代,既有令人矚目之家世、履歷,又有震撼天下之功勳,被無數年輕軍人所推崇敬仰,又有誰願意跟隨李靖這等老將生死與共、單憑驅策?

沒有了足夠的影響力,皇帝的猜忌自然也就不復存在。

隻待太子登基,李靖復起之日便不會遙遠,有房俊這些人從中使力,太子本身又非是一個嫉賢妒能的性子,又豈能放著李靖這樣一個用兵如神的當世名將而不予以重用呢?

被他這麼一說,李靖也有些振奮。

原本早已經趁機如死灰一般的心境,暢想著那等率軍馳騁橫掃天下的壯闊場麵,居然也有了一絲絲的憧憬與期盼。

大丈夫自當馬革裹屍、壯懷激烈,豈能陳腐老朽於廄舍之中?

遂舉杯慨然道:「男兒漢肝膽忠義,當為家國拋灑熱血,吾輩之賤名若能列於青史之上,縱然千百年後之兒孫每每讀起,亦能感慨祖先之壯烈,便不負此生矣!此言,與君共勉!」

蘇定方亦是滿腔豪情,碰杯道:「謹以此身,不負家國,披肝瀝膽,百死而無憾!飲聖!」

「飲聖!」

一對師徒碰杯同飲,而後相視大笑,情緒激盪。

這是一個風雲激盪的年代,能夠生於此間參與其中,當是何等之幸運,何等之快慰?一腔抱負終究能夠得付春秋,一身本領可以寄託家國,寧願轟轟烈烈馬革裹屍,留下滿腔碧血映照青史!

*****

神龍殿內,房俊入宮謝恩。

雖然李二陛下的旨意已經下發,懲罰已經做出,可按照規矩,隻要不是被殺了頭或者是驅逐出京即刻發配,那就必須要入宮謝恩。

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看著眼前一揖及地的房俊,李二陛下冷哼一聲,自然不會有什麼好臉色,訓斥道:「你這廝越來越放肆了,縱然心裡有什麼不滿,自當以合適之方式提出並且予以解決。吏部衙門乃是中樞重地,被你這般胡鬨一番攪合得天翻地覆,吏部上下之顏麵何存?朝廷之威嚴何在?簡直混帳透頂!」

這個時候,房俊自然不會頭鐵的去爭辯什麼,老老實實的認錯,神情謙恭:「陛下教訓得是,微臣魯莽,罪大惡極。下一次必然謹遵陛下之教誨,平心靜氣的解決事情,絕不胡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