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雙方底線(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461 字 2023-04-17




祿東讚真的很慌。

李承乾的語氣很是誠摯,臉上的神情滿是關切,但是其說出來的話語,卻讓祿東讚遍體生寒。

這哪裡是送老朽會邏些城?

分明是意欲將老朽直接送上天啊……

勉力鎮定心神,祿東讚嘆息一聲,道:「多謝殿下好意,隻不過如今局勢危急、戰局緊張,說不定明日吐穀渾便會翻越祁連山,入寇河西。殿下身邊的每一個兵卒都將是決定這場戰爭勝敗的關鍵,焉能因為護送老朽,便削減了身邊的力量呢?老朽風燭殘年,死不足惜,稍後便休書一封命人送回邏些城,懇請讚普即便老朽發生意外,亦不能怒而興兵,導致生靈塗炭。讚普為人剛硬,且極為自負,萬一認定了老朽乃是大唐所害,怕是旁人說什麼也不能打消他復仇之念。若是因此導致兩國交戰,老朽死不瞑目。」

這倒不是他危言聳聽,鬆讚乾布的確就是那樣一個人。

為了緩和吐蕃國內的矛盾,鬆讚乾布多次意欲對外用兵,每一次都是祿東讚攔著,不然眼下吐蕃與大唐都不知打了多少仗。

當然,鬆讚乾布意欲攻略大唐,並非他生性好戰,事實上他對於大唐甚為崇慕,但是若無戰事,若無繳獲,如何平息吐蕃內部之爭鬥?從古至今,將國內的矛盾通過戰爭的方式轉接給國外,乃是不二之法寶,屢試不爽。

而祿東讚攬著他不讓他對大唐出兵,卻並非祿東讚就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隻是不願意在吐蕃並不占據優勢的時候,用部族百姓的性命去換取緩和國內矛盾的機會。

青稞酒的釀製看似使得吐蕃內部紛亂不休,但事實上卻將不服從與鬆讚乾布統治的矛盾儘皆壓製下來。

大家都一心一意的瘋狂斂財,誰還有心思去琢磨推翻鬆讚乾布?

一旦祿東讚遇害,國內的戰爭分子將無人壓製。到那個時候,為了轉嫁矛盾,無論真凶何人,鬆讚乾布都必須向大唐開戰。

他得讓麵前這對君臣明白,政治就隻是政治,即無善惡,更無對錯。

可千萬別腦子一熱,以為可以嫁禍給吐穀渾,便對自己下黑手,那所引發的後果極有可能超過大唐的預料,將兩國徹底捲入戰火之中……

李承乾瞅了一眼老神在在飲茶的房俊,心裡暗暗好笑,大唐眼下自顧不暇,傾儘全力應對吐穀渾,哪裡還有餘力抵禦吐蕃?這廝也的確缺德,可別將祿東讚給嚇壞了。

便含笑道:「大相之言,深得孤心。吐蕃與大唐風俗不同、文化不同,連語言都不通,正該攜手共進、各自發展,為了天下蒼生之福祉勵精圖治。戰爭之傷害,你我兩族都是深有餘悸,吾等領袖子民,最當避免戰爭之爆發,使得四海昇平、宇內寧靜,方不負天下子民之擁戴。」

祿東讚鬆了口氣,雖然知道房俊多半是嚇唬自己,可是他對房俊的脾氣實在是知之甚深,這廝動輒不管不顧、恣意妄為,沒有李二陛下在長安予以壓製,誰知道會不會一時上頭,便做下渾事?

「殿下宅心仁厚,不僅是大唐子民之福,亦是吐蕃百姓之福氣。隻願兩國睦鄰友好,世代不啟刀兵。此番前來長安,乃是老朽私自行動,本身尚有讚普之命,前往吐穀渾勸阻打消反叛之圖謀。隻不過有負讚普之託付,所以還需即刻返回邏些城向讚普復命,故而不能在長安久留。明日一早,老朽便啟程返回邏些城,屆時便不再入宮向殿下請辭,還請諒解。」

長安非是久留之地,還是趕緊回去邏些城,與讚普商議如何處理與吐穀渾、大唐之間的彼此關係為好。

一旦大唐與吐穀渾的戰事開啟,形勢將會瞬息萬變,吐蕃必須多有謀算,才能從中攫取利益。

而且他實在是不願意同房俊打交道,這廝不禁形勢恣意妄為,思維更是天馬行空,時不時的就冒出一個想法,讓人無法招架。

當初他自己為「青稞酒計劃」完全在自己的預料之內,所以甘願被大唐所裹挾,然而事到如今卻發現大唐在其中所占據的利益遠超吐蕃,單隻是將吐蕃限製與高原之上寸步不敢妄動,便占儘了先機。

算是狠狠被房俊給坑了一把,卻還隻能硬著頭皮維持著青稞酒的釀製,想要下車都下不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