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主持和談(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405 字 2023-04-17




岑文本低著頭,喝著茶,對周遭的目光恍若不覺,更好似完全不在意劉洎的異軍突起、咄咄逼人。

是因為致仕之日不遠,對此毫不在意?

是年老體衰、精力不濟,麵對劉洎的異軍突起無能為力?

亦或者,劉洎今日忽如其來的崛起事先已經得到他的允可?

……

堂內文官武將匯聚一堂,麵對這一場很可能影響到東宮權力格局的變化,儘皆保持沉默,心中有如驚濤駭浪。

甚至李承乾也頗有意味的看著劉洎。

他並不在意劉洎的忽然崛起、另立門戶,對於上位者來說,重要的是維係權力構架的平衡,使得各方處於一個相輔相成而又相互製約的狀態,如此才能確保政權的穩固實施,凸顯上位者的重要,至於到底是誰在製約誰反倒不是那麼重要。

都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即便上位者心有喜惡,卻不能厚此薄彼,「獎罰分明」,「一碗水端平」,才是上位者應該去做的。

岑文本垂垂老矣,若非這場忽如其來的兵變,此刻怕是已然致仕歸家、含飴弄孫儘享天倫之樂,他所代表的權力體係必然在他致仕之後陷於崩潰,如今有劉洎接手,可以確保權力交接的有序。

以劉洎製衡蕭瑀,再以劉洎、蕭瑀代表的文官體係製衡房俊、李靖為代表的軍方,相互製約、構架完整,可以確保東宮的權力穩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東宮能夠順利渡過這場兵變,他這個太子能夠登上皇位……

……

聽到劉洎懇請接管和談,李承乾倒也並不意外,和談乃是由東宮文官全力推行,若是在劉洎手中得以完成,那麼他便一舉上位,可以與蕭瑀、岑文本平起平坐,再無異議。

李承乾看向岑文本,問道:「中書令有何諫言?」

他給予岑文本足夠的尊重,畢竟身份、地位、資歷皆是文臣之首,與蕭瑀不相上下,在麵對劉洎這個新晉侍中挑戰地位的時候,他予以維護,不願讓岑文本太過難堪。

當然,若岑文本自己急流勇退,願意偃旗息鼓,那又是另一回事……

岑文本放下茶盞,緩緩道:「老臣年老體衰,精力不濟,原本此刻早已應當致仕告老,隻因叛軍驟起、危及社稷,這才奮起餘勇,襄助殿下撥亂反正、維護正朔。至於和談之事,的確力不從心,既然侍中不畏艱難、勇擔重任,老臣唯有欣然。」

堂內愈發寂靜。

房俊有些目瞪口呆,隻想大喊一聲「好傢夥」!

蕭瑀那老傢夥為了爭權奪利連臉麵都不要了,赤膊上陣與軍方爭得麵紅耳赤,如今更是拖著一身老骨頭甘冒奇險奔赴潼關,試圖說服李績。結果人還沒回來呢,被陡然遭遇一擊狠狠的背刺。

很顯然,岑文本已經與劉洎私底下達成盟約,由劉洎來繼承岑文本的政治資源,將其扶持成為足以同蕭瑀相提並論的另一大勢力。同時,劉洎將會接受岑文本的班底、族中子弟,為這些人保駕護航。

一場朝堂勢力的權力更迭,在無人感知的情況下已經悄然完成,待到蕭瑀回來長安,即將麵對的是分裂的文官體係,以及劉洎這位新晉的文官大佬之挑戰……

房俊忍不住為蕭瑀默哀了一下。

李承乾環視堂內文官武將,少頃,頷首道:「侍中勇於擔任、公忠體國,孤甚感欣慰,和談之事便交由侍中辦理,望侍中不辭辛勞、開拓進取,他日社稷穩固、江山和泰,侍中之功績將載於史冊,萬民稱頌。」

劉洎一揖及地:「多謝殿下信任,臣必定鞠躬儘瘁,肝腦塗地!」

起身之後,雖然極力壓抑著心中興奮,但臉上紅光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去,整個人看上去誌得意滿,極為亢奮。

文官係統的每一步晉升都伴隨著波詭雲翳的算計,尤其是到了朝堂之上的最高層次,更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絕非單憑功績便可以一步登天。如今東宮看上去形勢凶險,但隻要促成和談,東宮地位穩固,他劉洎便會晉位文官的最高層,成為一方大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