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奮力一搏(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389 字 2023-04-17




長孫無忌這才回過神,淡然道:「既然都說了是猜測,其中幾分真、幾分假,又豈能分辨得出?當務之急,並非揣測李勣之用心,而是儘快推進和談,隻要和談達成,無論李勣有什麼謀算也隻能憋在心裡,除非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這一番猜測的確有幾分道理,也附和李勣的性格,然而李勣謀算了這麼久,當真這般容易便被人猜出其心中所想?

旁人或許會被李勣的淡泊冷靜所迷惑,但長孫無忌卻從來都不敢小覷此人,隻看其在一眾貞觀名臣之中扶搖直上占據宰輔之首的位置,在房杜等人或死或退之後隱隱然貞觀勛臣第一,便可知其城府有多麼深沉,謀慮有多麼深遠。

這樣的人一言一行皆有深意,豈能隻看其表麵所流露之跡象?

宇文士及頷首道:「輔機放心,稍後吾便親自趕赴東宮商議和談之事,隻不過此番兵敗,東宮氣焰囂張,想必難處諸多,諸般不易。」

話雖訴苦,心裡卻是舒坦。

兵敗固然令人擔憂灰心,但經此一戰,最是牴觸和談的長孫無忌也已經認清形勢,不再從中作梗,想必對於和談之底線亦會寬鬆一些,自己操作起來相對更加容易。

隻是不知東宮那幫子文官能否壓製得住房俊,不然被那個棒槌橫加阻撓,前景亦未可觀……

果然,長孫無忌頷首道:「今時不同往日,仁人兄前往東宮斡旋,可適當放開底線,隻要不是涉及關隴門閥的核心利益,一切皆可談判。不過也不必急於一時,能夠坐下有來有回的磋商即可。」

宇文士及道:「吾省得。」

長孫無忌喝了口茶水,詢問諸人道:「是否要繼續讓關外門閥派遣私軍入京?」

眾人思索一番,令狐德棻道:「李勣特意派人前來告知,由關外入關中依舊暢通,其中未必沒有暗示咱們可繼續調集門閥私軍入京的意思。然而他此番作態,反倒讓吾心中忌憚。」

獨孤覽則不以為然:「豈不正印證咱們方才一番猜測已經接近李勣之謀劃?此戰大敗,導致局勢反轉,以咱們目前之勢力不能確保擊潰東宮,所以李勣才願意開放潼關,準許咱們的援軍進入。」

諸人齊齊頷首,兩相印證,愈發覺得對於李勣用意之猜測不差。

長孫無忌沉吟許久,方才緩緩頷首,道:「那便繼續征召天下門閥私軍入關吧,事已至此,有進無退,至少也要擺出一個破釜沉舟死戰到底的氣勢,否則即便和談亦要遭受東宮限製。」

諸人皆頷首認同。

眼下這場大敗使得關隴軍隊灰心喪氣,東宮那邊自然氣焰囂張、士氣爆棚,若是不能予以壓製,想要和談就要付出極大之代價、損失極大之利益,這是關隴大佬們絕對不願見到的。

繼續增兵以保持兵力上的優勢,起碼能夠給予東宮施加壓力,使其不能恣無忌憚的壓榨關隴這邊參預和談之底線,很有必要。

再者說來,若是和談最終破裂,關隴還是要增兵,既然如此還不如早早將關外門閥的軍隊調入關中……

賀蘭淹卻是憂心忡忡:「上次要求關外門閥增兵,他們便拖拖拉拉不情不願,如今又遭逢敗績,軍心渙散、人心惶惶,若是讓那些門閥繼續增兵,殊為不易。」

還是那句話,一些行為都要以利益為準則,其利弊害天之至理。

早先時候關外門閥便對進入關中襄助關隴攻打東宮有所牴觸,畢竟如今天下承平、河清海晏,帝國朝廷早已穩定四方,人民安居樂業、百業俱興,正是太平好年景,誰願意拎起刀子打仗?

更何況關隴施行之兵變連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義都不看,大家出兵簡直就是助紂為虐,萬一兵變不成,事後清算,誰能討得了好?

隻不過長孫無忌算得上是天下門閥之領袖,一番威逼利誘之下,許了無數好處,痛陳諸多利害,這才讓關外門閥不得不屈服於其淫威之下,勉為其難的派遣兵卒入關。

可是如今關隴兩路大軍兵敗,損兵折將局勢糜爛,連帶著之前進入關中那些門閥私軍也損失慘重,此等情形之下再讓關外門閥繼續增兵,他們豈能願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