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一百十一章 登基在即(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716 字 2023-04-17




劉自被懟得難受,不過並非發火,當下局勢自是以軍方為主,不然總不能讓他們這些文官衝鋒陷陣吧?之所以提及水師不尊號令、擅自行事,乃是為了日後做鋪墊。

皇位穩固、天下承平之時,自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到時候今日在太子殿下麵前這一番爭執自然會被太子憶起,進而意識到軍方的桀驁不馴……

鬥爭,從來都不是一時之勝負,更遑論文武之間為了主導朝堂的權力而爆發的博弈?

不過眼下自是不能退縮,蹙眉道:「所以吾等便坐視江南局勢糜爛,極有可能導致帝國南北割據、劃江而治?依我看,還是要申飭一番,予以責罰,水師的功績自然不能磨滅,但應當防微杜漸、懲前毖後。」

李靖有些不滿,沉聲道:「即便江南割據,那也是江南士族心無帝國、私利作祟,與水師何乾?」

文武雙方,展開激辯。

劉自冷笑道:「這一次與水師無關,下一次呢?下下次呢?這般目無中樞、心無太子、自行其是,早早晚晚釀成大禍,到時候誰去承擔責任?誰又能承擔得起那個責任?」

「少說兩句吧,」

房俊敲了敲麵前桉幾,澹然道:「當下時局,自應一致對外,別弄這些勾心鬥角的陰損招數令親者痛仇者快好吧?」

他對劉自極度不滿,此君自然是有能力的,上任不久又麵臨劇烈動盪的局勢仍能將門下省打理得井井有條,便可見一斑。但此人也有著濃厚的官僚特質,境界太低、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格局不大,放在明清之時是一把黨爭的好手,但於國無益。

他素來不耐煩這些內部爭鬥,除去一分一分耗損帝國元氣,又有什麼正麵作用?隻不過人在朝堂,難免利益糾纏,卻也是沒法子的事兒。

與人鬥,其樂無窮。

事實上,身在其中不都也不行……

李承乾也頭痛,不過他性子綿軟,當此危機時刻更不願對臣下嗬斥敲打,遂順著房俊話風,勸阻劉自道:「二郎此言不錯,當務之急自是一致對外,隻需剪除奸佞、維係正統,他朝孤登基之時隻當論功行賞,惟願諸位愛卿與孤一道中興大唐,不負先帝宏圖之誌!」

皇帝還沒坐上呢,你們爭個什麼勁兒?

一直耷拉著眼皮打盹兒的岑文本睜開眼睛,頷首道:「殿下之言正是道理,眼下不僅要提防晉王、伺機攻伐、剪除奸佞,也要將登基之事提上日程,朝野上下今早安排。」

先帝如今停靈於昭陵,尚未下葬,待到下葬之日必須由新皇扶靈,否則不祥,也不合禮製。

更何況當下晉王擁兵固守潼關,未來局勢如何暫且未知,早日登基、確定皇位,也好安撫天下人心,占據名分大義,對己方士氣之增長、對晉王士氣之打擊,極為重要。

不好拖延。

如此諫言,自是獲得在場諸人一致認同。

李承乾也很是振奮,距離皇位一步之遙,九五至尊、手執日月,誰能澹然處之?不過旋即想到父皇暴卒駕崩,雉奴引兵反叛,關中危急、江南糜爛、朝臣各有立場私心作祟,一時間又是暗然神傷,潸然淚下。

胸中壓力如山。

萬一自己不能挑起這江山社稷的脊梁,最終任由叛逆動搖江山、傾覆社稷,致使貞觀之弘治徹底葬送,該當如何麵對父皇在天之靈,如何麵對天下蒼生?

李承乾自認絕不會如同夏桀商紂那般暴虐,可隋煬帝雄才大略功蓋千古,隻因急功近利導致帝國滅亡卻也要遭受天下人唾棄辱罵,歸於「昏君」之列,可見君主這個身份實在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遺禍天下。

身為君主,固然口含天下、生殺予奪,卻也要背負如山之責任,若不能造福蒼生、開疆拓土,必將遺臭萬年,遭受萬世罵名……

至於登基之流程,倒是並不難辦,禮部自有章程,在有宗正寺從旁協助,自然萬無一失。

劉自看著房俊,笑道:「越國公現在職務乃禮部尚書,殿下登基之事,還需越國公儘心儘責,若有需要吾等協助之處,還請直言相告,吾等必然全力以赴。不過話說回來,二郎其實應當歸於吾等文官之類,畢竟已經不掌軍權,何以處處以軍方領袖自居?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右屯衛與北衙禁軍被先帝聖旨儘歸於李道宗麾下,水師名義上的最高將領是大都督蘇定方,最起碼在官麵上,房俊已經全無半點軍職,卻代表軍方與自己爭權奪利……實在是古怪至極。

這話藏著刀子,一則有質疑房俊居心之嫌疑,你其實是一個文官,卻始終覬覦軍權是什麼意思?打的什麼主意?再則也有挑撥離間,當著李靖的麵稱呼房俊為「軍方領袖」……

不等房俊回答,李靖已經笑著說道:「國之宰輔,自當上馬可以定邦、下馬可以安民,出將入相,古之賢臣也。文武並舉方能宰執天下,畢竟軍政不分家,否則似老夫這般隻通一道,如何輔左君王治理國家?即便勉強為之,隻怕亦要禍亂超綱,辜負君王厚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