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捐款抵達.(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756 字 4個月前




阿史那忠回到府邸,妻子定襄縣主正坐在堂上,見其入內,忙領著侍女上前服侍他脫下大氅,又用溫水洗漱一番,奉上熱茶,夫妻兩人這才入座。【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喝了口茶水,阿史那忠籲出一口冷氣,渾身都暖融融起來,抱怨道:「這寒冬臘月的,忙完了城外的莊園本以為趕緊回府與縣主共度佳節,結果卻在坊門外好一通糾纏,房二雖然不在水師任職,但他一手操練出來的那些個驕兵悍將當真不是易與之輩……」

遂將坊門外的遭遇說了。

定襄縣主年過三旬,但繼承了其母韋貴妃的美貌,麵若桃花、肌膚勝雪,且身姿窈窕、嫵媚動人,穿著一身錦緞宮裙,愈發顯得艷若桃李、光彩照人。

隻不過此刻聽聞丈夫的抱怨,神色便有些惶然,猶豫了一下,抿著櫻唇,為難道:「城內都在傳揚魏王抵達當日曾遭遇刺殺,雖不知之後為何沒什麼風聲傳出,但擔驚受怕是必然的,護衛的人多一些、謹慎一些也是應當……魏王也好,房二也罷,都是囂張跋扈的性子,且這兩人一個是宗室親王、一個是陛下寵臣,郎君固然吃了虧,受了委屈……但還是不要追上門去了吧。」

阿史那忠正喝著茶水,聞言一愣,旋即見到妻子為難又有些惶然的神色,頓時醒悟,忙笑道:「縣主想什麼呢?我又不是那些好勇鬥狠、趾高氣揚的少年心性,豈會因為這麼一點小事便登門爭個短長?之所以要與你一道前去送禮,也不過是因為魏王與咱們做了鄰居,總不好視而不見缺了禮數,不管怎麼說,都算是親戚。」

當然,這個「親戚」是有很大水分的。

定襄縣主乃是韋貴妃之女,貞觀四年由太宗皇帝指婚下嫁阿史那忠,不過她並非太宗皇帝親生之女,而是韋貴妃與前夫所生,生父去世之後,韋貴妃嫁給太宗皇帝,將定襄縣主也一同帶在身邊。

太宗皇帝胸懷四海、雄才偉略,自然不會可待這樣一個繼女,雖然指婚下嫁了一個突厥蠻胡,但阿史那忠其祖父始畢可汗、伯父啟民可汗,真正的突厥王族,並不委屈。

不過定襄縣主自己卻時常因為非是太宗皇帝親生女而有所自卑,與一眾太宗皇帝的子女往來不多,現在唯恐阿史那忠登門去尋魏王麻煩,也正是因此。

況且,韋貴妃與太宗皇帝的女兒臨川公主下嫁周道務,這兩位也是定襄縣主的妹妹、妹婿,與房俊的關係極為惡劣,而水師則素來被視為房俊的班底人馬。

萬一雙方發生矛盾衝突,她在中間著實難做……

定襄縣主鬆了口氣,拉住阿史那忠的手,雙眸光彩流轉,滿滿的愛意隱藏不住的流溢而出:「是我不好,連累郎君承受如此委屈,郎君原是草原上翱翔的雄鷹,卻不得不折翼困頓在這城闕房舍之間,壯誌難酬、低聲下氣。」

「嗬嗬,縣主豈能這麼說?」

阿史那忠失笑,「這話若是傳出去,難保不會被扣上一個『心懷故國』『怨懟不滿』的罪名,若太宗皇帝還在倒也罷了,念及我追隨其後南征北戰的功勞隻會置之一笑,可若是攤上一個心胸狹隘、猜忌多疑的皇帝,怕是麻煩大了。」

「啊?」定襄縣主花容失色:「我並非那個意思,隻是心疼郎君因我之故不得不處處低人一頭……」

「別傻了,誰會笑話你?無論如何你都是太宗皇帝冊封的縣主,旁人隻有羨慕,絕無嘲笑。」

阿史那忠反手握住妻子柔軟的手掌,笑著寬慰:「我阿史那忠堂堂七尺丈夫、滿腔血勇,豈能夫憑妻貴?我娶你並非因你是縣主,隻是因為我要娶你。」

相貌粗豪的胡族健兒,不僅懂得躍馬揚刀、衝鋒陷陣,說起貼心話兒,也是拿手得很……

定襄縣主被哄得笑靨如花,憂愁儘去。

……

李泰天不亮就起來洗漱更衣,然後坐在堂上接受洛陽官員的覲見、恭賀,說著毫無意趣的車軲轆話,強打精神捱到巳時再也捱不下去,遂吩咐親隨閉門謝客,無論何人隻需將禮物收下即可,一概不見。

好不容易清靜下來,喝了口茶水,長長吐出一口氣。

在長安城內之時還好,即便是「天下第一親王」也不過是讓人高看一眼,並未有太過分的舉動,可是到了這洛陽城,立馬地位抬升、身價百倍,任誰都想跟他親近親近,不惜送上重禮也隻是為了在他眼前露一下臉……

應付起來著實耗費心神。

然而未等他清閒多久,便有親隨前來稟報,薛國公阿史那忠攜定襄縣主前來拜會……

李泰無語,嘆氣道:「宣見吧。」

無論是身為突厥王族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薛國公」阿史那忠,亦或是韋貴妃嫁給太宗皇帝之時帶來的定襄縣主這個「繼妹」,都與旁人不同,不能不見。

未幾,阿史那忠夫婦進入正堂,李泰起身相迎,雙方敘禮完畢,各自落座。

阿史那忠笑道:「前兩日聽聞殿下前來洛陽履任,不過恰好微臣在城外處置一些事情,未能第一時間前來為殿下接風洗塵,心中著實忐忑不安,今日正好上元佳節,將莊子裡一些山珍野味送來給殿下打打牙祭,還望莫要嫌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