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出宮待產.(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631 字 4個月前




斷人錢財猶如殺人父母,更何況是一方門閥?

或許河東世家本身的實力不足以令中樞畏懼,但牽一發而動全身,萬一此舉引發天下門閥唇亡齒寒,孤兒群起響應,未必沒有可能導致烽煙處處、江山板蕩。

李勣很想再問一句「若果如此,陛下當如何應對?推出一人去承擔天下門閥的怒火嗎」,但這種話自然不好問出口。

心裡嘆息一聲,嗟嘆於李承乾魄力之不足,溫言道:「陛下無需擔憂,時移世易,時代已經變了。如今的中樞兵強馬壯,陛下令之所至,十六衛數十萬大軍朝發夕至,兵鋒所指之處天下睥睨,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新近整編的左右金吾衛,加上左右領軍衛,已經使得整個長安城固若金湯,成為天下最堅固的堡壘,隻需皇帝坐鎮中樞,天下再無可以推翻皇權之力量。

如此已立於不敗之地。

若是再能讓房俊大刀闊斧截斷世家門閥的財源根基,使其不得不衷心效忠皇權,則大唐將再現秦始皇一掃六合、傲視群雄之鼎盛皇權,即便是兩漢亦未曾有過之盛況。

偏偏陛下卻看不見這樣的局麵,隻陷入患得患失之中,令人扼腕。

難怪當初太宗皇帝執意易儲,易儲的壞處固然數之不儘,但或許太宗皇帝認為皇帝本身才是帝國強弱之根基。

而房俊顯然與太宗皇帝的想法背道而馳,在房俊眼中「製度」才是最為重要,隻要「製度」完善,任誰坐在皇位之上都無關緊要,朝廷自會按照「製度」去運行,儘可能減少因為皇帝之優劣而有可能導致的疏漏與錯誤。

譬如當下,儘管李承乾魄力不足對當下局勢憂心忡忡,卻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大勢。

尤其是房俊當初倡議實施的「軍機處」製度,表麵看上去似乎皇帝將天下軍權儘收其手,皇權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但實際上若無雄才偉略之君主,並不能完全掌控「軍機處」,如此「軍機處」便反過來成為限製皇權的機構。

因為「軍機處」的運行製度並非皇帝一言而決,而是需要所有「軍機處大臣」少數服從多數,很多時候,皇帝也會成為「少數」……

到底是寄希望於皇帝雄才偉略帶領帝國走向強盛,還是依賴於一個完善的製度,根本不必在乎皇帝是優是劣?

李勣陷入沉思。

*****

玄武門外,高侃、程務挺、孫仁師、王方翼等一眾將校頂盔摜甲、策騎立於宮門兩側,身後是一隊隊盔甲鮮明的軍中精騎,正列陣以待。

須臾,宮門緩緩開啟,一支車隊由內而出。

七八輛豪華四輪馬車組成的車隊,高侃等人在馬背上抱拳施禮,齊聲道:「末將恭迎公主殿下!」

馬車內,長樂公主撩開車簾,清澈的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掠過,紅唇輕啟,柔聲道:「諸位將軍免禮!此去終南山已經有所安排,不好耽擱諸位將軍的軍務,還請留步。」

宗室之內潛流湧動,就連太極宮裡亦是人心惶惶,長樂公主終於說服李承乾準許她前往終南山別苑之中待產。不過雖然高侃等皆是房俊舊部,她卻不好大張旗鼓的讓這些人放棄玄武門防禦而護送她前往終南山。

高侃恭聲道:「殿下明鑑,如今長安並不安穩,末將等不敢冒一絲一毫之風險。不過為了避免一些攻訐,會有王方翼率末將之親兵部曲護送殿下前往終南山,並且一直護衛在側,還望殿下體諒末將等拳拳之心。」

當下局勢風雨飄搖,誰也不知道會否有人不開眼衝撞長樂公主,萬一有失,讓他如何向房俊交待?

長樂公主拗不過,隻得答允下來。

車隊緩緩開動,向著北邊的官道駛去,由此沿著官道向東穿越冬日已然停建的大明宮,順著長安城的城牆一路向南奔赴終南山。

等到車隊抵達春明門外,便見到一支奇兵早已等候在此,精致盔甲、紅色披風的金勝曼策騎來到馬車旁,與撩開車簾露出俏臉的長樂公主對視一眼,秀眉一挑,笑道:「奉父親之命,護送殿下前往終南山。」

她口中的「父親」,自然是房玄齡。

長樂公主俏臉微紅,有些羞澀,畢竟她與房俊見不得光,卻得到房玄齡的關心,著實有些心虛……

「春暖乍寒,何必勞煩你?」

「殿下前往終南山待產,身邊總是要有一個女人才更方便一些,否則裡裡外外的防衛不好布置,難免出現疏漏。」

「那就多謝了。」

「一家人,何須見外?」

「何不登車同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