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廢黜「罰贖」(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653 字 4個月前




.

「簡直無法無天!河南府可還是大唐治下?可還是朕的治下?一群有家無國、無君無父的混帳,跋扈至極!」

武德殿禦書房內,李承乾大聲嗬斥,怒不可遏。  先是河東鹽池已經復工復產且更新製鹽技術的消息傳回,朝堂之上一片震動,李承乾幾乎與幾位重臣彈冠相慶,如此完美的收回了河東鹽池的歸屬權且消弭

了隱患,使得河東世家俯首帖耳,為中樞打壓各地門閥開了一個好頭。  私底下的協議,那都不值一提,反正現階段的寒門、百姓也不可能在科舉考試這條路上給世家門閥造成威脅,還不如以此作為河東世家的讓步,雙方各取所

需。

至於會否因此使得河東子弟充斥朝堂……也不算是大問題,沒有河東子弟,也會有山東子弟、江南弟子,都是世家子弟,誰上都一樣。

然而等到許敬宗自洛陽的迷信送抵,李承乾頓時暴怒。

李勣搖搖頭,嘆了口氣,默不作聲。  世家門閥把持地方治權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格局,朝政的局勢可以說是「中樞治門閥、門閥治百姓」,世家門閥的作用極大。但是如同洛陽世家這樣不僅公然

抵製朝廷政令,甚至鼓動、挑唆農人百姓與中樞對抗,卻是鮮有為之,性質極為惡劣。

可就算暴怒如狂又能如何呢?

強龍難壓地頭蛇,說到底中樞政令的實施還是要依靠各地的世家門閥,若無他們的支持,中樞政令就是一張廢紙……

總不能舉起屠刀殺雞儆猴吧?

房俊在河東鹽池那麼強硬的手段最後也要與河東世家妥協,就可以知道一旦動用武力會產生何等嚴重的後果……  劉洎沉聲道:「當下不少百姓失去土地,依附於世家門閥而活,世家門閥若是再失去土地,不知多少人將會生活無著、忍飢挨餓,所以丈量田畝之事已經觸及世家門閥的底線,他們豈能不奮起反擊?好在許尚書保持冷靜,沒有大動乾戈,否則現在整個河南怕是已經徹底糜爛。以微臣之見,這項政令還有可商榷之處,

最起碼也要暫緩實施,否則影響太壞,足以動搖江山社稷。」  馬周不以為然:「遇到挫折便改弦更張,長此以往,中樞權威何在?不能碰上困難就退縮,既然河南世家敢如此猖獗跋扈的抵製中樞政令,視天使如無物,那

就應當以更為強硬的手段予以還擊,定要消磨其囂張氣焰。」

劉洎反問:「馬侍中有何高見?」

馬周道:「『三法司』現在就在河東鹽池,百裡之隔,可令其馬上回轉洛陽,繼續之前的審查,對河南府的官員予以威懾。」

「如果河南府官員集體請辭怎麼辦?他們既然敢鼓動挑唆農戶對抗中樞,自然什麼都做的出來。」  「他們不敢,隻從他們鼓動農戶站出來而他們所有人都蟄伏一旁,就可知他們也心存顧忌,一旦他們集體請辭那就是公然藐視中樞、藐視皇權,失了道義便失

了人心,到時候整個天下皆攻訐詆毀,他們遭不住。」

「那若是任憑審查而後認罪呢?不敢請辭,但認罪之後被罷官總行了吧?」  「那就由陛下頒布聖旨,舉凡『贖買』之官員,罷黜之後永不敘用!『贖買』之製度早已成為世家門閥操持玩弄的漏洞,遲早是要予以廢黜的,不如趁此機會一勞

永逸。」

劉洎大怒:「你瘋了吧?你可知這樣一道聖旨一經頒布,將會掀起更大的風浪?」

「贖買」是古已有之的製度,對於一定品級、身份的官員犯罪之後準許其用罰金贖罪,其後亦能有入仕之資格,隻不過要降級、或者白身錄用。

這是世家門閥的特權。

一旦這項特權被取締,全天下的世家門閥都將遭受損失,所受到的阻撓可想而知。  馬周卻堅定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口含天下、一言九鼎,何人敢違逆聖旨,當以謀逆論處!中樞治轄天下,不僅要示之以仁,更

要宣之以威,一個沒有威嚴的中樞被天下人當做陶塑泥胎一般供起來,也遲早會被毫無顧忌的砸碎。」  大唐立國之初,世家門閥不僅構建了整個帝國的框架,更維係著整個帝國的運轉,居功至偉。然則時移世易,現在的世家門閥已經成為帝國發展前進的障礙

,甚至隱隱威脅到帝國的長治久安,那就要不惜一切代價予以壓製、削弱。

但作為帝國基石的世家門閥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沒人敢輕舉妄動,即便英明神武如太宗皇帝也隻能徐徐圖之、身懷忌憚。

而房俊在河東鹽池的所作所為,卻讓人了解到世家門閥的虛弱之處——當皇權集中、中樞強大,所謂的世家門閥也會感到難以撼動、畏首畏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