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討價還價(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2079 字 4個月前




.

裴懷節自然知道各家拿不出如此之多的現錢,但他也不得不給予壓力:「這種話休要在我麵前說,諸位大可以去房二麵前哭窮,看看他能否菩薩心腸、網開一麵

。」

諸人無語。

時至今日,誰還不知道那就是個棒槌?  於保寧道:「明知咱們拿不出錢,卻還要咱們以市價贖買,這不就是逼著咱們一拍兩散嗎?房二狡詐,定然不會允許那等情況出現,所以他肯定隻是漫天要價

,等著咱們還價。」

陰樹森點頭認可:「是這個道理。」

現在「丈量田畝」之事僵持在這裡,河南世家不願因此打工乾戈、與中樞結下仇怨,房俊、許敬宗又豈能願意背負一個「逼反河南」的罪名?

這是一場談判,就看誰底氣更足、堅持更久。

有人嘆氣道:「可房二這個棒槌著實恣無忌憚,萬一咱們表現得太過堅決,導致對方有所誤解怎麼辦?」

之前房俊在河東鹽池展現出派遣軍隊強製接管的手段,強勢得一塌糊塗,使得河南世家投鼠忌器、忌憚無比,已然落了下風。  這就好比兩軍對峙一般,看似局勢危急實則誰都不敢開啟戰火,故而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緊張,可這個時候最怕的就是其中一方蠻橫無理、做出讓對方誤會的

事情,很容易擦槍走火。

裴懷節道:「所以咱們隻能退讓,暫且讓他們丈量田畝,待到丈量之後,再作計較。」

隻要中樞當真隻想著讓世家門閥拿錢將那些侵占的土地買回去,那就一切都可以談。

諸人互視一眼,並無異議。

*****

「三法司」幾位大佬帶著屬下返回長安。  經過幾天準備,許敬宗再度帶領所屬文吏抵臨伊洛之間的洛陽於氏田地,這回偃師縣的官吏沒有再出什麼麼蛾子,老老實實取出土地帳冊,找到屬於這塊地

的記錄交給許敬宗,並且配合中樞官員勘察地界、丈量土地。  國家授田之處,似洛陽於氏這樣的人家都是大塊大塊的整田,不過經過十幾二十年的侵占、開荒、兼併,無數小塊農田被歸入其中,這就導致田界混亂曲折

,驟然丈量,著實費事。  不過洛陽於氏乃是第一個突破口,必須穩穩當當清清楚楚的予以丈量完畢,所以許敬宗不敢假手於人,隻能整天靠在田間地頭親自監督屬下文吏,不敢有一

絲半分的懈怠疏忽。

六天之後,才將洛陽於氏三十二萬畝田地丈量清楚……  尚善坊魏王官廨之內,房俊拿著土地帳冊與丈量田畝的實際帳冊對比一下,對一旁的於保寧道:「國初之時曾責令各地州縣都轄內土地丈量過一次,再加上那些年高祖皇帝、太宗皇帝對於家的賞賜,總計二十四萬畝……現在量出三十二萬畝,差距八萬畝,短短二十年時間,於家便侵占、兼併了這麼多土地,若是大唐

千秋萬載,你們於家豈不是將洛陽地域全部侵占?『一家一城』,了不起。」

這還隻是洛陽,若是關中,隻怕侵占、兼併之程度更甚。  所以說「土地兼併」從來都是王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大唐立國之初確立「均田製」,其意義就在於「耕者有其田」,固然難以避免兼併,可最終還有不準許買賣

、也不會收回的「永業田」存在,百姓不至於鬨到「房屋一間、地無一壟」的破產狀態。

結果這才過了多少年?

已經有無數農戶被世家門閥通過各種手段將土地侵占、兼併,或是賣身為奴、或是租賃世家門閥的田地耕種,已經成為無地、無產的「氓流」……

這還是「盛世」之下,若是連番遭遇天災,結局可想而知……  於保寧默然片刻,長嘆一聲,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沒有律法約束、天下默許為之,就是這樣的結果,於家不做,張家、呂家、裴家也會做,誰能遏製

對土地之貪婪呢?當下可商討解決之法,解決當下之事。」

由古至今,「土地」都是華夏百姓的執念,但凡有一分餘財、但凡有一個購買土地的機會,都絕對不會放棄。家財萬貫不會讓人羨慕,家有良田千頃才會。

錢帛是不能傳家的,但土地能。  對於這一點民族特性,房俊也無可奈何,他在江南大興海貿,就是希望將世家門閥的目光從土地之上移引出去,不要再將兼併土地視為家族傳承的頭等大事

,告訴所有人土地並不是唯一的財富,想要追逐財富的路徑其實很多很多。

然而並沒有太大的作用,江南士族對海貿很感興趣,投入巨大,然後在獲取巨額利潤之後,還是會將拿去買地……

根本就是一個無解的死結。

華夏百姓對於土地的執著早已融於血液、深入骨髓……

即便到了後世那種科學開放的社會,那些大佬們也不會排斥擁有幾畝地、蓋一個園子,在人生的最後詩酒田園、終老其間……

所以別說什麼侵占、兼併了,換了誰都會這麼做,事已至此,還是談談咱們於家應該拿出多少錢來贖買這些土地吧。

房俊點點頭,道:「法不責眾,此事的確不能將於家如何,但若是將這些田地平白歸入於家的帳冊,於理不合、國法不容。」  當然,想要收歸國有也基本不可能,因為這不是洛陽於氏自己這麼乾了,而是整個天下的世家門閥都在這麼乾,若是將所有世家門閥侵占、兼併的田地全部

收歸國有,那非得天下大亂不可。

於保寧飽含期待:「中樞到底打算如何處置這部份田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