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警告敲打(1 / 2)

天唐錦繡 公子許 1599 字 2個月前




.

話裡話外,都是房俊自持功高、無視陛下,於兵部之內設置「鑄造局」這樣的「衙中之衙」、「署中之署」,用的是兵部的錢糧,卻培養自己的勢力。

誅心之言,莫過於此。  李承乾麵色陰鬱、沉吟少頃,搖頭道:「中書令言過其實了,『鑄造局』本就是越國公從無到有、一手創建,中樞不曾補貼過一分一文,全憑其自負盈虧才有今日。這世上大抵也隻有越國公可以做到這一步,旁人就算效仿也未必成功,退一步講,若是有誰能效仿成立這樣一個衙署且最終拿出火器那樣的成果,朕睜一眼

閉一眼又有何妨?」  劉洎苦口婆心:「陛下不能隻看成績,也得看影響、看後果,功是功、過是過,獎功罰過而已,豈能功過是非混為一談?以後誰犯了錯都能拿以往的功勳相抵

,那如何了得!」

李承乾搖搖頭:「此事就此作罷,莫要再提。」

劉洎隻得應下。  他知道陛下與房俊之中縱然有些齷蹉,陛下也不會就此裁撤「鑄造局」,不過該說的他還得說、該做的也還得做,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終有一日陛下對房俊

的信任會逐漸淺薄。

*****

山門下那塊雕刻著《師說》的巨石在長孫無忌兵變的時候被叛軍推倒,如今被重新樹立起來,屹立如故。  房俊一身青衣直裰,與一身常服的李靖路過巨石,沿著山門後的山路拾階而上,兩側樹木青翠、芳草如茵,鳥雀在樹梢鳴叫跳躍,溪流蜿蜒在樹林中穿過,

沿途偶遇三五學子都遠遠的避讓路旁、鞠躬施禮。

停停走走,一幢幢書院建築掩映於樹林之間。  李靖負手而行,左右張望、興致盎然:「百十年後,這座書院或將成為大唐脊樑,軍事、算術、格物等等方麵的人才會撐起整個帝國,輔助帝國橫掃六合、傲

視寰宇,而二郎之功亦將勒石銘記、青史流芳。」

房俊笑道:「隻要不被儒家視為離經叛道、禍亂天下我就知足了,豈敢有那等奢望?」  儒家學說早已根植於華夏民族的骨髓之中,不是隨便叫囂幾句「自然科學」就能夠取而代之的。儒家學說有菁華、有糟粕,但儒家這個群體卻絕對不會放棄自

己的統治地位,對一切敢於挑戰權威的敵人予以徹底毀滅。

他活著,或能抵禦儒家的攻擊,等到他不在了,書院未必能夠抵擋儒家的反撲。  不過隻要將他從千年之後帶回來的學術流傳下去,就已經足夠了。畢竟儒家最擅長的不是徹底毀滅,而是「吸納分化、收為己用」,一旦數學、物理等等學科

的基礎知識被儒家所吸納、利用,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儒家的風格。

對於社會來說,體製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精神內核才是……  越過高聳佇立的鐘樓,飯堂遙遙在望,附近的學子也越來越多,青春洋溢、一心向學的氛圍越來越濃,李靖感慨道:「置身於此,感受著學生們欣欣向榮的精神,似乎老夫的軀體也年輕了一些。老年之時能夠在這裡將畢生所學教授給學生,讓一生總結凝練的兵法與世長存,若是還能在軍製改革之中貢獻一份心力,則

此生足矣、死而無憾。」  他前半生戎馬生涯、百戰百勝,中年時卻倒在政治鬥爭之下,蹉跎多年、戰戰兢兢,一個統帥最巔峰的年紀卻不得不浪費在府邸之中、林泉之下,所幸年老

之時能夠得脫樊籠、敲碎桎梏,去做最喜歡做的事情,的確幸運。  正是午膳時間,學子們來來往往、腳步匆匆,都想著儘快用膳之後回去學堂用功,李敬玄自後邊追上來,笑著道:「正好遇到二位,可否進去嘗嘗飯堂夥食如

何?在下在飯堂裡給兩位存了幾壇酒,閒暇之時喝上幾盅緩解疲勞,隻不過在下家資有限,買不起太貴的酒。」  作為李承乾一手培養起來的心腹,李敬玄的仕途很是順暢,以「中書舍人」的官職磨鏈兩年,馬上送到書院來鍍金同時累積人脈,之後隻需外放州府擔任主官

,待到十年之後回京,大抵就能夠到六部尚書、九寺寺卿的等級,如果一切順利,不到三十歲就可以成為三高官官。  但再是前程似錦、花團錦簇,李敬玄也不敢在這兩位麵前驕傲翹尾巴,書院司業的職位被他硬生生當做一個「服務職業」,打定主意不管事、隻服務,隻要將

房俊以及李靖、孔穎達等各科博士侍候舒坦了,安安穩穩的度過兩年「鍍金時期」,就算是大功告成。

至於爭奪話語權甚至主導權,他想都未想……君不見褚遂良前車之鑑乎?

連褚遂良那樣的太宗皇帝潛邸之臣都被房俊聯手許敬宗拿捏得欲仙欲死、苦不堪言,那時候太宗皇帝還在,時不時的偏袒一下褚遂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