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銀封到了(第一更)(1 / 2)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1633 字 2023-04-12




康熙看著十四阿哥不順眼了。

不過犯錯,改了就是。

這種曉得自己錯了,還不肯悔改就有些可憎。

康熙想到德妃,行事也多有偏執處,自己說過兩次,每次都恭敬聽了,可是卻不上心。

「回去讀書,不許再曠課,再有一回,明年你就安生在宮裡待著!」

康熙板了臉,沒有耐心管教兒子,直接嗬斥道。

十四阿哥立時閉嘴。

他可是念念不忘隨扈。

不僅僅是跟著出去體麵,還有實惠。

十三阿哥這次北巡收到的禮物,裝了幾箱子。

十四阿哥即便有生母貼補,可是誰也不怕錢多。

還有就是他反應過來自己的失誤之處,汗阿瑪肯定不喜歡他如此。

兄友弟恭,自己失了恭敬……

*

內務府衙門。

等到看到帖子,曉得來的是曹寅,九阿哥心情激動,立時叫傳。

西洋呢工藝既已經推出來,難得是將它做的更好。

變成織品,才能在花紋、顏色上有更多可能。

到時候直接走廣州海關,賣給那些西洋商人,才能賺來大量的銀子。

要不然就是光麵呢料,同現下的西洋呢比起來,沒有什麼競爭力。

等到見了真人,他影影綽綽的想起幼年之事,不由自主的叫了一聲:「曹師傅……」

曹寅打千道:「見過九爺,正是奴才曹寅……」

九阿哥擺手叫起,道:「大人看著倒是變化不大。」

他很是客氣,這是皇父身邊故人,品級不高,卻是信重之人。

至於幼年囧事,嗯,都過去了,誰不是從小時候長大的?

曹寅看著九阿哥,麵上也帶了笑:「九爺倒是叫奴才不敢認了……」

當年他出京時,九阿哥才七歲,才到他腰身。

沒了小時候的古靈精怪,身上也多了氣勢,透著幾分精乾,同外頭傳得紈絝皇子截然不同。

九阿哥輕咳了一聲,看了眼右手食指,沒有什麼痕跡。

當年初學射箭的時候,卻是弓弦彈過,起了紅檁子。

當時不是疼,就是怕的厲害。

竟然已經是十年前之事了。

那時候曹寅剛留上邊的胡子,現下下頭的也留起來,有些地方大員的做派。

九阿哥讓曹寅坐了,直接問起織造府的情形。

曹寅這個江寧織造,之前名為「駐紮江南織造郎中」,後改為「江寧織造郎中」,大家稱呼慣了,才直接叫江寧織造。

這就是內務府的屬官之一。

不過九阿哥沒有那麼愚蠢,真的將曹寅視為手下。

要知道,自打康熙二年至今,曹家父子兩人在江寧織造位上二十八年。

曹寅之父是康熙二年上任,康熙二十三年死在任上,掛工部尚書銜,以一品治喪。

曹寅是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康熙三十一年轉江寧織造至今。

在父子兩人中間那幾年,還有一位桑額郎中。

等到曹寅下去,桑額就升了湖廣巡撫,後遷山東巡撫,三十四年升漕運總督。

從這個升遷上,就能看出江寧織造這個缺,在禦前的分量與一省撫台差不多。

比尋常巡撫分量還重,畢竟是江南重地。

因此江寧織造衙門,又被江南官場稱為江寧織造部院,在江南的地位,僅次於兩江總督府。

九阿哥沒想著拉攏曹寅,也拉攏不著。

他問的是織造局的情況。

織機多少台,織工多少。

曹寅答曰,織造局織機五千,男女織工過萬。

這是織造衙門自己的製造局。

做的各色絲綢專供上用。

江寧本地還有織機兩萬五千數,男女織工數萬,成為江南絲綢集散地之一。

九阿哥聽著心熱。

未必就要官屬的那些織機,想要另外弄起一攤來,也好湊人手。

「自開海以來,西洋料子進來不少,價格恒貴,織造局那邊試著織了沒有?」

九阿哥問道。

曹寅搖頭道:「製造局內供料子,都供應不足,還需要向外頭採買……」

九阿哥露出失望來,不過也不算意外。

要知道內務府進來的料子,不僅要供應宮中上下人等日常所需。

京城的宗室王公,蒙古的內藩外藩王公,還有其他藩屬國,每年跟著銀俸下來的,都要相應的綢緞料子。

還有就是,上用的成衣,宮中其他主子的吉服、蟒服,都是三大織造裁製。

「江寧出的料子,最厚的是什麼?」

九阿哥問道。

曹寅想了想,道:「官造的寧緞最厚,每一根經線,需用絲三萬多縷,是杭綢的三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