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像是過了幾年(1 / 2)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1746 字 2023-04-12




五所。

十二阿哥放下碗筷,看著眼前的罈子若有所思。

這樣濃烈醇香的味道,還真是頭一回吃。

這是集了山珍海味的精華,要是按照這樣方法,試著做一壇素菜呢?

即便與這個味道無法相比,可也能比尋常的素菜好吃。

十二阿哥叫來膳上嬤嬤,吩咐道:「這樣的罈子菜,之前聽過做法麼?」

那嬤嬤家裡也是灶上傳家的,才在這邊做個管事,見了道:「奴才聽說過瓦罐牛肉,跟這個倒是差不離,都是燉出來的……」

十二阿哥道:「要是做成素口的罈子菜,嬤嬤有什麼好的法子沒有?」

十二阿哥行事低調,外頭也沒有人會留意到五所。

因此沒有人曉得,五所這邊每旬都要往寧壽宮送菜。

送的是蘇麻嬤嬤,所以也不算「進菜」。

就是十二阿哥對養母的孝心。

隻是蘇麻嬤嬤自打太皇太後薨,就吃了長齋,不沾葷腥。

因此十二阿哥想要哄著老太太多吃兩口,就隻能在素菜上想法子。

灶上嬤嬤道:「奴才最近剛學一道素獅子頭,倒是可以取用這樣的法子,將豆腐調味先炸再烹;九福晉之前打發人送的海帶、木耳、香菇、豆皮這幾樣可以放裡頭,再配上汆過水的山藥、白蘿卜,這味道應該不會差。」

十二阿哥點點頭道:「那嬤嬤這兩天就試著做做……」

灶上嬤嬤應聲下去了。

十二阿哥臉上露出為難。

首領太監曉得自家小主子,不愛欠旁人的,這是收了九福晉好幾回東西,不知道怎麼回禮,才為難。

那太監就勸道:「禮尚往來,也不在一時。那是阿哥的親兄嫂,非要算個明白帳,才是外道了。」

十二阿哥抿著嘴,沒有再說旁的。

這種關係略有些讓人煩惱,可也不讓人生厭,有些古怪。

*

頭所。

十三阿哥正在書房抄書,不是先生留的功課。

他在從頭開始抄《孝經》,想要藉此平復心中怨憤。

他曉得自己不應該。

可是還是忍不住懷念北巡,他作為幼子承歡汗阿瑪膝下的那些日子。

真要說起來,汗阿瑪的十五個皇子中,他得到的寵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被汗阿瑪過問功夫,親自指了老師。

不說別的,就說九哥、十哥與十二哥,都沒有這個待遇。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看著這一句,十三阿哥心裡唾了自己一口。

在北巡途中,汗阿瑪常叫自己隨侍在旁,並不是在諸皇子中最疼愛自己,而是自己年歲最小。

汗阿瑪憐幼。

如今對十四阿哥,也是同樣的原因。

要是十四阿哥穩重些,像個大孩子,能叫人放心的話,還不至於如此;可是他還是個孩子脾氣,沒有半點穩重,獨自搬到東所也不實際。

十三阿哥的心平復下來。

「蹬蹬蹬蹬」,十四阿哥直接跑了進來。

看著十三阿哥抄書,他帶了不讚成,道:「大晚上的抄書,眼睛還要不要了?」

十三阿哥本就是靜心來的。

既是功成,他就撂下筆,道:「你不是在院子裡消食兒麼?怎麼跑回來了?」

現下十三阿哥與十四阿哥同住頭所。

十四阿哥住了前院十一間。

十三阿哥住著中間十一間。

兩人都沒有女眷,後頭的九間兩人一人一半,做了庫房。

十四阿哥有些悶,在南炕上坐了,悶悶道:「我聽到十哥出來的動靜了,九哥、九嫂叫了十哥過去吃飯,沒叫咱們……」

十三阿哥洗了毛筆,不以為然,道:「不是送吃的過來了?」

一罈子的「福壽喜」,十三阿哥吃了兩碗,剩下的都讓十四阿哥吃了,頂得肚子脹,才在院子裡遛彎。

「誰曉得有沒有旁的菜……」

十四阿哥不滿著:「都是弟弟,就不能一樣待麼?」

十三阿哥懟了一句:「那上頭的,還都是哥哥呢,你一樣待了?」

每次見了八哥就屁顛屁顛的,見了四哥就躲,後邊那還是同母哥哥呢。

十四阿哥噎得慌,看著十三阿哥,打量了好幾眼,道:「十三哥你不對勁,好像對弟弟不滿?」

十三阿哥淡笑道:「想多了,就是覺得咱們沒必要跟十哥比!永壽宮同翊坤宮挨著,十哥光屁股的時候就跟九哥一塊了,又是一起讀書,十幾年的交情,五哥都比不上,咱們要是跟著硬比,沒有道理。」

十四阿哥點點頭,看著十三阿哥,道:「說的也對!那咱們是不是也是最好的?打小一起在兆祥所,一起上學,也好多年了?」

十三阿哥不是很想要點頭,可是見十四阿哥執著模樣,還是點點頭道:「嗯嗯。」

十四阿哥這才笑了,道:「到時候咱們一起帶兵打仗,都做大將軍王……」

*

京中舊俗,過了臘八就是年。

宮裡年節氣氛也越來越明顯。

外頭的年禮絡繹不絕的送進來。

舒舒這裡經過重新排列組合,又一批一批的送出去。

正如四福晉教導的那樣,不僅不虧,還有得賺。

帳麵上終於見到銀子了。

不說別的,就說內務府下頭職官的年敬,就一萬幾千兩。

真要說起來,一個個的並不是很多,二百、四百兩是常數,可是架不住內務府衙門多,品官也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