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鐘的故事(第一更)(1 / 2)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1776 字 2023-04-12




二所。

晚點擺上來,就是舒舒念念不忘的「一魚三吃」。

十阿哥過來,也帶了歡喜。

夏天的時候還好,禦膳房偶爾會備著新鮮河魚,花了銀子,還能吃上一回兩回。

過了季節的,在宮裡想要吃一回魚肉可不容易。

所謂「一魚三吃」,就是一條魚三種做法。

魚頭是豆腐魚頭煲,魚尾做紅燒魚尾,魚身做成香辣烤魚。

即便是挑了一條最小的,也有五、六斤重,每份菜量都不小。

就隻加了一道醋溜白菜,沒有加旁的。

膳桌擺上,三人埋頭苦吃。

香辣烤魚吃了個乾淨,紅燒魚尾剩下一半,魚頭煲也吃的七七八八。

醋溜白菜也去了大盤子。

等到膳桌撤下去,看著兩人意猶未儘模樣,舒舒笑著說道:「今兒時間太趕了,要不然挑一條大的,能做一桌子。」

什麼蒸魚頭、宮爆魚丁、魚丸、魚鱗凍什麼的。

十阿哥道:「已經夠解饞的,烤魚真好吃,吃著更鮮嫩。」

九阿哥則想了想,道:「這些菜式,現做現吃還行,做了年菜再吃是不是就走味兒了?」

年菜是要加熱吃的。

大肉什麼的沒什麼,魚肉到時候熱一遍,就沒有這麼鮮嫩。

舒舒下午已經跟小棠商量了一回。

二所是做過酥魚的,醃製、油炸、油浸,就能保持很久。

吃的時候想要加熱也行,直接涼吃也好,味道都好,味道更後世的魚罐頭相似。

她就道:「留一條年前還能再吃兩回,剩下魚肉做成酥魚,魚頭與魚鱗做成魚凍,到時候當冷盤,味道就不會變了。」

十阿哥在旁,道:「九嫂,做一半香辣口的酥魚,更好吃些。」

舒舒應了。

入更了,十阿哥回三所去了。

舒舒與九阿哥也洗漱。

九阿哥想了想,道:「食譜既要送出去,那往後的敬菜就減減,一個月一回就行,要不還是太惹眼了……」

就跟今天賜下的東西似的,隻有二所與毓慶宮得了,讓人側目。

要知道宮裡各處宮室,都有自己的內膳房。

這回二所越過其他妃嬪的內膳房,得了這些賞賜,估摸著不少人眼紅。

毓慶宮那邊不會將此事放在心上,因為那邊的日常供應就是排在前頭的。

從不缺這些東西。

就像二所得到的橘子,隻有兩盤子,毓慶宮卻直接能得兩筐。

毓慶宮習以為常,宮裡其他人也習以為常。

可要是二所得了兩筐橘子,怕是嬪妃們心裡就不會舒坦。

舒舒點頭道:「年前就一回了。」

東西賜了這麼些下來,二所也要知趣些,送些年菜敬過去。

接下來的兩天,二所膳房就是加緊了預備年菜。

六個灶,幾乎都不閒著,從早到晚。

九阿哥不用去內務府了,夫妻倆都閒下來。

兩人就結伴去了趟景陽宮,還回了《新唐書》,又借了一套《資治通鑑》回來。

《新唐書》六十六冊,六月底大婚後借的,陸陸續續的,現在才看完。

九阿哥是將這個當成話本子看了,最喜歡的就是英國公李勣。

因為他有開疆擴土之功,且鮮有敗績。

哪個少年心中,沒有個大將軍夢?

換了《資治通鑑》後,他沒有從頭看,而是從唐紀開始看,從裡麵找關於英國公的事跡。

舒舒則是從頭看起。

《資治通鑑》的開篇,是「三家分晉」,是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這一段歷史不像秦漢隋唐元明清這種大統一史,讓後世民眾耳熟能詳。

挺新奇的。

就是文字晦澀了些,信息量太足。

舒舒看了兩頁,腦子裡就有些亂,眼睛也花了,就撂下了。

她有些懷念外頭的話本子。

現下話本子雖然還不是白話,可是差不多就是《紅樓夢》那種風格,閱讀感好多了,簡單易讀的,腦子也不卡頓。

這樣每天就是吃飯看書的日子是不是太悠閒了?

好像沒有什麼意義。

就算小榆寫著胭脂鋪子的計劃書,外頭的生意明年也會陸續鋪陳開來,可是舒舒好像還是混沌度日似的。

舒舒抬頭,看見了書桌上放著的鎏金小立鍾。

鐘麵不過小兒拳頭大小,看著十分精巧,後麵還嵌了巨龍環繞金色太陽的圖桉。

就是這龍的形狀明顯是西方樣式,看著像個長了翅膀的蜥蜴。

這個不是內造的,是法蘭西產的,是九阿哥十歲生日上賜的。

外邊的世界,已經是工業化進程。

大清還是農耕,沒有解決溫飽。

舒舒看著這個,想起一本童書故事,是上輩子一個老師推薦過的,叫《門牙阿上小傳》。

整個故事充滿了童趣,就是從門牙阿上的視角,講述了它艱難與溫暖的一生。

自己不好寫別的,露了思想在裡頭,都是禍根。

那是不是也可以寫本童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