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移花接木(打滾求月票)(1 / 2)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1665 字 4個月前




朝廷上下,多少人在揣摩聖意。【,無錯章節閱讀】

竟是有些看不透了。

說是重視太子吧,聖駕隻要出京,就點太子隨扈,太子沒有了監國的機會;說是不重視太子吧,今年冬至祭禮是太子前往天壇祭天。

要知道,祭天大禮,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幾次祭禮之一。

等到太子全套儀仗擺出來,陪祭的王公大臣仿佛見到了年輕的帝王。

太子神色端凝,端莊大氣。

不過是祭天罷了,早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代皇帝祭天。

在他看來,這不算什麼?

他的視線掃過陪祭大臣。

馬爾漢……

馬爾漢的兵部尚書銜兒還沒有恢復,打理兵部事務,有尚書之實,卻沒有尚書之權。

汗阿瑪是什麼意思?

太子的視線掃過侍衛,赫舍裡家的子弟要麼轉了外班侍衛,要麼就「高升」。

太子的心情也很微妙,不安中也有些興奮。

皇父他老了……

這是在畏懼自己?

自己要再有耐心一些。

如今朝廷尊崇儒家禮法,在漢臣跟天下士子眼中,自己這個太子就是正統。

就算皇父另有私心,自己隻要耐得住性子,這位置就是穩的。

心裡有底,太子也對王公大臣昭顯了他的儲君氣度,一套祭禮下來,沒有絲毫錯處。

*

乾清宮,西暖閣。

康熙曉得了太子的表現,喃喃道:「儲君,國之副……」

*

冬至當天,京城習俗要吃餃子。

皇子府這裡也不例外。

膳房做了四種餡料的,牛肉大蔥的蒸餃,豬肉酸菜跟韭菜雞蛋的兩樣水餃,還有雞肉泥的湯餃。

湯餃是給幾個孩子預備的。

他們已經開始吃飯了,舒舒就叫膳房預備些少油少鹽的吃食給他們。

今日開始就入九了。

九九消寒圖也都掛了起來。

寧安堂中,伯夫人正慈愛的握著尼固珠的小手,用紅色蠟筆塗紅了一朵梅花。

等到塗好,尼固珠意猶未儘,還想要再塗,伯夫人就拿了另一個畫冊給她塗鴉。

舒舒在旁,看著一老一小互動,探身過去看尼固珠的筆畫。

八旗不乏才女,尼固珠是宗女,限製也少,要是有天份的話,倒是可以好好培養。

不過看到稚嫩的線條,看到模糊的一片,舒舒覺得還是要客觀些。

「阿牟,尼固珠這不隨我,我小時候可是會畫小花的,早早就給阿牟畫過花樣子……」她有些遺憾的說道。

伯夫人失笑道:「那時候你都六、七歲了,跟兩歲的孩子比什麼?咱們尼固珠聰明著呢,這畫的多好啊,往後錯不了。」

舒舒看了伯夫人一眼,老太太五十了,開始眼花了吧?

回頭跟九阿哥說一聲,看內造辦那邊有沒有老花鏡。

從寧安堂出來,舒舒又去後罩樓。

這邊的九九消寒圖也掛上了,不是梅花式樣,是銅錢式樣。

這種消寒圖,塗抹的時候還有規則,不是像梅花那樣都塗滿。

上陰下晴雪當中,左風右雨要分清。

這就是塗抹的大概規則。

同樣是八十一枚銅錢,等到都塗抹了,就是冬去春來。

今日陰天,第一串的第一枚銅錢,就隻塗了上邊。

舒舒依次抱了抱兩個兒子,跟齊嬤嬤道:「陰天了,這幾日要有大雪,嬤嬤腿疼不疼?」

齊嬤嬤搖頭道:「今年夏天用了三伏貼,好多了,有些酸也不大明顯。」

舒舒聽了,也就放心不少。

冬病夏治,是眼下的養生治病的主流,不過尋常人都是諱疾忌醫,多是哪裡發病才治哪裡,沒有這種提前半年保養的。

舒舒這裡,卻是信這個的,這兩年弄了不少三伏貼過來,都是針對各種老病的。

除了伯夫人跟齊嬤嬤,都統府那邊也孝敬了兩份。

父母盼著兒女無憂順遂,兒女也盼著父母健康長壽。

自己是兒女,也是父母。

舒舒低頭看著兩個兒子。

很是神奇,這麼大的孩子,就已經能看出性格脾氣了。

豐生包容大氣,阿克丹溫柔體貼,兩人都乖乖的。

舒舒去年時候,關注多在體弱的阿克丹身上,阿克丹確實也更依賴她;今年已經開始調整自己,儘量公平的對待每個孩子。

沒有拒絕阿克丹的依賴,可是也會主動親近豐生。

她自己遇到很好的父母,也希望自己做個合格的母親。

一上午的時間,就這樣消磨過去了。

等到舒舒回到正房,坐在茶桌前給自己倒上一杯桂花紅茶,也是鬆了一口氣。

就算是當額涅的,也需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