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猜測(1 / 2)

我的公公叫康熙 雁九 2154 字 4個月前




福鬆兄弟幾個沒有特意打聽,就發現了張家的變化。

桐城是千年古城,他們過來一趟,就打算採買些土儀回去。

本地有個茶葉,叫「椒園茶」,也叫桐城小花,有蘭花香,曾是前朝貢品。

這個茶是清明後、穀雨前採摘,今年的新茶已經出來了。

福鬆兄弟這次就打算採購些回去。

原本定好是今天張廷璐帶著他們去拜會茶園主人的,結果臨時換成了張若霖跟張六爺過來作陪。

「三叔有恙,換了六叔跟我過來作陪……」

張若霖道。

福鬆聽了,帶了關切,道:「才聽說此事,該去探疾的,可請了大夫,不知三爺病情如何?」

前日主持宴席人好好的,這說病就病了?

福鬆心中狐疑,要是怕耽擱備考,直接說就是,張家還有這麼多人,並不需要病遁。

張若霖眉心帶了憂色,道:「早上請了大夫,說是讓靜心休養些日子。」

昨早分產的時候好好的,過後三叔留下,不知道長輩們說什麼了,回去以後三叔急火攻心,今早已經臥床不起,他得了消息,過去看時,已經犯到嗓子,說話都費勁。

眼見著張若霖如此,福鬆就曉得是真病了。

他點頭道:「那是當好好靜養。」

要不然的話,可經不住旅途辛苦。

八月鄉試,隻許穿單衣,身子骨不好,可熬不過鄉試之苦。

等到去拜會了椒園主人,定好了五十斤新茶,一行人正打算過去逛逛茶園,就有張家的管事早過來尋張若霖。

張若霖就跟福鬆幾個告了罪,跟著管事回去了。

張六爺跟福鬆兄弟解釋道:「三哥要進京應考,昨兒交了家裡庶務,父親就讓大郎管了。」

福鬆幾個沒有再問,繼續逛了茶園,而後去了城裡的一個老酒鋪。

這裡有古方釀的老酒。

他們訂了十壇,打算返程的時候帶走。

張六爺陪著,看著他們採買,咋舌道:「桐城總共就這幾樣好東西,你們都自己採買了,到時候父親、母親可不好預備東西了。」

姻親過來,等到離開的時候,少不得張家也要預備土儀。

福鬆道:「不過些許小事,不必勞長輩費心。」

張六爺想了想,道:「那回頭我跟若霖商量商量,看給你們再預備些什麼,別重了,桐城當地的筆也不錯,其他的就要看府城,有個縣的蓆子也不錯,倒是正好得用。」

富明出來之前,想的是增長見聞,就問道:「張六哥,那桐城距離長江有多遠?距離巢湖跟蕪湖呢?」

張六爺道:「到江邊跟到巢湖差不多,一百多裡,距離蕪湖就遠了,要四百裡。」

比想像中的遠,富明立時就收起了好奇。

他們沿著運河南下,這一路上也見識不少,不必專門再跑去巢湖。

張六爺接著說道:「桐城最南邊的鱘魚鎮,盛產鱘魚,就是過季了,要二月裡吃正好,不過那邊漁人多,眼下正是吃鰣魚的時候,明兒打發人過去拉幾桶回來。」

福鬆搖頭道:「不必興師動眾,在江寧下船的時候,已經嘗了一回,確實鮮美。」

富明跟著點頭道:「是啊,是啊,鮮是鮮,就是刺兒多……」

一行人在外頭逛了半日,就回了張園。

張若霖拿了縣衙送來的邸報過來了,上麵提及皇子封爵的消息。

「叔父,九皇子封爵了……」

張若霖說著,將邸報遞給福鬆。

福鬆有些意外,忙接了過來,看到「皇九子封多羅貝勒」幾個字,卻是一怔。

珠亮跟富明兩個也站在他身後,探身去看。

眼見這幾個人反應平平,張若霖有些不解。

多羅貝勒,宗室第三等,這不值當歡喜麼?

福鬆解釋道:「皇子府本就是按照多羅貝勒府規製修建,僚屬也是按照貝勒府配置。」

所以這個封爵等級,也在意料之中。

富明笑道:「大哥的三品,還要等幾年了……」

張六爺在京城待了十來年,住在皇城裡,也曉得些王公府邸的消息,道:「這樣說來,如果這回九皇子封郡王,阿哥就直接升王府長史?」

富明點頭道:「隻要九爺點頭就行,這是僚屬官,不必朝廷選派,九爺可以直接敲定人選。」

張六爺臉上帶了羨慕,道:「按照老一輩宗室例,這皇子封王就是早晚罷了,阿哥這正三品倒是妥妥的。」

張家也是官場中人,姻親故舊也多有出仕的,自然曉得官場之上,地方五品、京城三品是個關卡。

許多人一輩子都越不過去,不過隻要越過去,就前程大好。

福鬆才十九歲,就已經是正四品,這正三品又是唾手可得,真是叫人眼氣。

福鬆放下邸報,吩咐小廝去行李裡翻出來一包高麗參、一包石斛。

這都是舒舒給他們帶上的,備著路上不舒坦,帶了好幾份。

他們兄弟沒有在外頭用午飯,就是趕在上午回來探病。

不管張廷璐親近不親近,前幾日都是他陪著兄弟三個已儘地主之誼,如今既病了,也不好當不曉得。

一行人就跟著張若霖,往張三爺的院子去了。

在張家住了幾日,福鬆兄弟才曉得張家三奶奶也是姚氏女。

姚家是元末就遷居桐城,比張家過來的還早,人口繁衍也稠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