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第一場結束(1 / 2)





第一題:「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製事,以禮製心,垂裕後昆。」

出自《商書·仲虺之誥》,誥,告也,以言告人,此篇是商朝的賢相仲虺所做,用來論證商湯滅夏的合理性,解決了商湯最關心的問題。

題目的意思是,君主應該勉勵於德行,取信於百姓,以品德來處理國家大事,以禮來教化民眾,為後世子孫留下財富。

在陳獻章的教導下,李傑尚書的製藝水準突飛猛進,思慮片刻,抬手寫道:大臣告君以明德,而建中於天下;惟內外儘交養之功,則可傳於後世矣。

破題後文思如泉湧,洋洋灑灑數百字躍於紙上,一氣灌之。寫完後檢查一遍發現改無可改,李傑笑了笑滿意的點點頭,再重新寫一次未必有現在這篇好,可謂文章本天成,妙手而得之。

寫完第二道五經題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剩下的時間做完兩道題綽綽有餘,索性便停筆弄點吃食,等謄寫完畢後好好休息一二。

明科舉答題必須先寫在稿紙上,後麵才能謄寫到正卷之中,因為考試有明文規定,士子在答卷時如果沒有草稿會被罷落,這個規定主要是為了防止舞弊,才學再高如果沒有稿紙一樣不得取中。

以李傑的四書題取中問題不大,至於排名就要看五經題了,五經是分開閱卷的,此次鄉試經房一共有十八房,評定名次時各房的卷首放在一起,在前十八名之中,前五名是由五經各占一名,名為經魁即五經魁,最終名次需等三場考試結束閱卷完成後評定,不過按照錄取隻重首場的原則來看,基本上不會出現意外。

最終放榜時第一名為解元,第二名亞元,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叫亞魁,至於剩下的生員稱之為舉人。雖然都是舉人,但是前六名相當於有專屬稱號(就像某些遊戲的金色ID/斜眼笑)。

第二天下午,李傑將四道四書題、三道經義題謄寫完畢,最後檢查一邊有無錯漏之處,見沒什麼問題,便拍了號門對門外的官兵說道:「交卷!」

一聲交卷在安靜的考場內,官兵和四周的應考的士子聽的是分外清晰,在如此重要的考試中提前交卷相當於後世的高考提前交卷一樣,大部分士子哪怕寫完了也會不斷地想辦法去潤色、修改,好讓自己的答卷更完美,絕不會選擇提前交卷。

在大部分人眼裡提前交卷要麼就是對於自己的文章自信無比,要麼就是自暴自棄無心考試的,周圍好奇的考生紛紛張望看看這位究竟是哪一種。

外麵巡檢的官兵打開考房的落鎖,又向李傑確認了一邊:「當真要交卷?」

「是的,交卷!」

士子們見到李傑之後,恍然大悟。

「是他!小三元林平之,難怪敢這麼早交卷!」

官兵聽到李傑的回答,便通知受卷官前來收卷,鄉試為了防止舞弊和減少評卷失誤,評卷前的準備工作和試卷的保管十分嚴格。

試卷需先交受卷官收受,根據士子所治本經分類,再由受卷官送到彌封所由彌封官彌封,再送到謄錄所組織人員用紅筆(硃卷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照「原卷字數語句」抄寫,最後由對讀官進行對讀,一方麵檢查謄錄中是否有脫漏;另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止謄錄官的營私舞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