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喜(1 / 2)





李傑洗漱完,精神抖擻的走出房間。

此時堂屋的桌上已經擺好了飯菜,韓母看到兒子出來笑眯眯的說道。

「餓了吧,來,快點過來吃飯。」

李傑依言坐下,沒有先拿起筷子,而是拿起桌上擺著的布包,他很好奇蓮姐會送什麼東西給自己。

其實他之所以出手幫助蓮姐,一方麵是看在破爛候的麵子上,另一方麵是因為老人的身體狀況實在太糟糕了,他隻是想著讓老人辭世之前能夠減輕一些痛苦,並沒有想著要什麼回報。

畢竟這件事情對他來說隻是舉手之勞而已,頂多就是暴露一點自己懂得醫理的事實,但是暴露的也不多。

先不說老人和破爛候不會四處聲張,即便他們說了,也影響不了大局,李傑完全可以推到古籍上。

至於能不能找到出處,那就不是李傑的問題了,十年期間被毀壞的古籍數不勝數,根本就不要擔心查證的問題。

解開布包,神秘禮物終於露出真容,原來是一件黃花梨材質的貼盒。

貼盒,又名拜帖盒,拜匣,這東西主要使用群體是古代的官員、士紳、文人等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這些人互相之間正式拜訪,是有著一套完整的流程。

並不是說今天想起來要去拜訪就能直接上門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個地方官進京了,想要拜訪一下高級官員。

首先,他第一件要做的便是投上拜帖,上麵寫有自己的名字以及功名官銜等等信息,而後交由主家的門房代為通傳。

受訪者會根據拜帖上的信息決定是否接見此人,而後再由門房或者仆從通知拜訪者,告知某某天某某時辰接見拜訪者。

拜帖最早起源於漢代,是古代官員士紳之間交際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作為交際時的第一道程序,拜帖在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個人的臉麵,為了更莊重,更考究,拜帖肯定不能出現摺痕或者其他有損拜帖的痕跡。

所以,通常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拜訪者,都會用一個專門的小木盒來放置拜帖,一方麵是為了以示尊重,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彰顯身份地位。

不論古今中外,絕大多數人都非常注重個人的顏麵,於是貼盒這一個小小的物件就衍生出了很多品類。

身份地位高的人,他們所用貼盒的材質基本上都是名貴木材,比如紫檀、黃花梨、金絲楠木、烏木等,亦有玉、琺瑯等名貴材料製成的。

不僅材料名貴,盒麵上的裝飾也是體現個人實力的點,刻上精美的圖案,鑲嵌名貴的寶石等等,都是美化貼盒的手段。

一些大人物所用的貼盒放到現代,往往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擺在眼前的這個貼盒從材質來看,無疑是一件高檔貨,聯想到劇中破爛候手上的那件貼盒,李傑暗道。

『難道這就是有著乾隆親筆的那件貼盒?』

「一件破盒子有什麼好看的,還不趕緊吃飯。」韓母瞥了一眼盒子,嘀咕道。

「媽,您別瞧這盒子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卻是另有門道。」

李傑笑著搖了搖頭,隨即打開盒子上的搭扣,掀開盒子。

果不其然,盒子裡麵確實另有乾坤,盒底的材料和外麵的不一樣,用的是金絲楠木,上麵刻著幾行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