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困難(1 / 2)





「爸,你真的要種甘草?」

李傑剛一回到家,連誰都沒來得及喝上一口,馬得福便徑直走到了他麵前。

「是啊,咋了?」

望著氣定神閒的父親,馬得福忽然又開始猶豫起來,他本來是打算勸說父親在仔細考慮考慮的,因為他們的老師曾經提過,目前市場上的甘草大多都是野生甘草,人工養殖的甘草占比非常少。

人工甘草占比少,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工養殖甘草的藥效不如野生的好。

站在馬得福的角度來看,種植甘草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相比於前途未卜的甘草,馬得福認為枸杞無疑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寧省是枸杞的原產地,栽培枸杞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將寧省枸杞列為本經上品,稱『全國入藥杞子,皆寧產也』。

不論是在藥用價值,還是在營養價值上,寧省的枸杞都遠超國內其他產地。

除此之外,作為原產地的寧省,枸杞種植技術早已大規模普及,種植期間隻需要嚴格按照手冊來操作,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太大的風險,並且馬得福自己恰好懂得該如何種植枸杞。

「扣扣索索的,有事說事。」

一瞧見馬得福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李傑大概已然猜到了他在擔心些什麼。

無非是擔心甘草種不活。

「爸,你……你……」

支支吾吾半天,馬得福終究還是把話又咽了下去,因為他忽然想起父親的『神奇』,尤其是吊莊移民後,自家老爹好像突然間變得無所不能,乾啥啥都行。

前些日子,大牛叔將妻子和兒子接到金灘村過年,後來他的兒子由於年紀太小,驟然來到了氣候迥異的金灘村,嬌弱的身體一下子沒能適應過來,一到金灘村就開始上吐下瀉。

金灘村是新劃分的自然村,各項基礎設施配套都不夠完全,周邊既沒有鄉村衛生院,也沒有定點醫生,村民們如果遇到什麼頭疼腦熱,一般忍忍就過去了。

實在忍不了就會來找他爹看一看,之所以找他爹,那是因為他爹之前跟過一個赤腳醫生學過幾手,雖說隻學了個皮毛,但在金灘村依舊是最懂『醫術』的人。

大牛叔情急之下,就習慣性的找到了他爹。

結果,他爹三下五除二,連藥都沒開,僅僅隻是捏了幾下,孩子的狀況竟然神奇的好轉了。

治好一個水土不服的孩子,在村民們看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可是馬得福卻不這麼看。

嚴格意義上,水土不服並不是一種病,隻是一個人去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暫時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

馬得福當初上中專的時候,報導的當天晚上,他就覺得整個人不舒服,一會吐一會拉肚子。

被折磨了好幾天,馬得福終於扛不住去了醫院。

後來,醫生告訴他,這是水土不服,不是病,好好適應一段時間就會自然而然的好了。

正因為曾經患過水土不服,馬得福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什麼特效藥,隻能靠自己的身體去慢慢適應。

但是,在他爹那裡,『慢慢適應』好像變成了一句笑話。

眼見馬得福把話咽了下去,李傑擺了擺手。

「好了,既然沒事了,就趕緊去幫你弟把東西搬到庫房裡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