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最後的幫助(1 / 2)





內東門小殿。

錢惟演離京在即,按照慣例,在他正式離京之前,劉娥召他入了禁中,當麵談了一次話。

擯退閒雜人等後,劉娥略帶歉意的看了他一眼,嘆息道。

「希聖,這次委屈你了。」

「能為太後分憂,本就是為臣者的本分。」

錢惟演並不貪功,況且言語什麼的最是無用,話說的再好聽,也不如行動一次。

「若是滿朝諸公皆如卿這般,那就好了。」

最近這段時間,為了茶法之事,外朝的奏疏上了一封又一封,他們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看的越多,劉娥越覺得頭疼。

尤其是在福寧殿看到那本帳簿之後,劉娥現在看誰都覺得對方是別有用心。

滿朝文武百官,她能相信誰?

另一邊,錢惟演聞言微微一笑,默然不語。

這種時候,明顯不適合接話。

滿朝諸公怎麼可能都如他這般?

若是人人如他,又如何能顯現出他的重要性?

「此次讓你出京,實乃無奈之舉,你且寬心,待到時機合適,吾定然找機會召你回京。」

眾所周知,劉娥出身寒微,這並不是什麼秘密,而錢惟演不介意劉家寒微,主動將妹妹嫁給劉美。

這等於是變相的抬高了劉氏宗族。

因此,劉娥對錢惟演還是很感激的。

「謝娘娘掛念,其實出使地方,也未嘗不失為一件好事。」

「韓非曾言,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臣自入仕以來,久在京師。」

「此次出知地方,正好可以飽覽我大宋萬裡河山,同時也可以積累為親民官的經驗。」

在這一點上,錢惟演並沒有說謊,缺少為政地方的經驗,確實是他履歷中的薄弱點。

畢竟,他本是吳越王室世子,向宋納土稱臣後,起步就很高,這麼多年,一直在中央打轉,對於地方上的事,卻是知之甚少。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去地方上看一看,恰好可以補全他這方麵上的不足。

眼見錢惟演神色不似作偽,劉娥心中的愧疚多少消除了幾分。

從樞密副使到地方親民官,這落差確實有點大,她一直擔心錢惟演想不開。

如今看來,錢惟演倒是很豁達。

不愧是吳越王室子弟,單單這份心境就遠超同儕。

念及至此,劉娥不由對錢惟演更高看了幾分。

「卿此次離京,對於繼任者,可以所屬?」

對於由誰接任樞密副使一職,劉娥暫時還沒有決斷,她倒是想推薦自己人上台。

在她的支持者中,最有資格接任樞密副使的應是張耆。

但張耆如今遠在淮南壽州,並且他是犯了錯被貶黜出京的。

若是此時將張耆召回,隻怕是於理不合。

拋開張耆這位候選者,劉娥手下還真沒有合格的繼任者人選。

站在劉娥陣營中的多是先帝的潛邸舊臣,而這些舊臣中,除了幾位已逝的執政官,剩下的多是些武臣。

以這些人的資歷,暫時還不足以接任樞密副使一職。

良久。

錢惟演開口道:「臣推薦翰林學士承旨李維,李學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