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二章 是榮耀,也是負累(1 / 2)





廷議結束後,李傑回到福寧殿,然後立刻招來了雷允恭。

崇政殿上,呂夷簡的表現很不正常,雖然李傑心中已經有了猜測,但具體原因,尚需調查。

交待完雷允恭,李傑又踱步來到大宋的疆域圖前。

西北一戰,拿下了重要關隘——蕭關。

日後,西北的邊防看似安穩無虞,但李德明的反撲,仍舊值得關注。

晚唐時期,黨項貴族拓跋思恭在平定黃巢之亂中,立下了大功,唐僖帝特賜其國姓『李』。

後來,拓跋思恭被先後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公,占據了夏州、銀州等地。

而這,也是夏州黨項的起源。

夏州黨項占據銀州、夏州之地已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尤其是在李繼遷的領導下,夏州李氏逐漸成為了西北強族。

僅憑蕭關一戰,夏州李氏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爛船還有三根釘呢,更別說一個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藩王勢力。

當然,西北地區需要注意,但耗費的精力肯定不比以前。

未來的建立西夏國,自立為帝的李元昊,如今已經死了,李德明剩下的兩個兒子,相比於李元昊,差遠了。

可以預見,夏州李氏至少失去了十年的黃金發育期。

有了這十年,即便李德明的兒子中又出了一位強人,大宋也絲毫不懼。

眼下,唯一值得疑慮的便是遼國。

遼國的戰爭潛力,不可小覷。

哪怕北方沿邊配備了神臂弩,也無法占據絕對性的優勢。

要不要將曹韋派到北方去?

之前,李傑確實動過這個念頭,但後來他反覆斟酌了幾遍,最終還是放棄了。

人心,最是難測。

同時,人心也經不住考驗。

拿下蕭關,曹韋的個人聲望幾乎達到了頂點,現在需要稍微讓他冷一冷了。

再說了,讓一位老將西征北討,也不太合適。

先讓曹韋擔任樞密副使,過段時間,再將其扶正,執掌樞密院,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曹利用此人,現在已經失去了血性,剩下的隻有傲慢,讓這樣的人執掌兵權,絕對是一個災難。

他,該讓位了!

當然,由曹韋執掌樞密院,也不是沒有壞處。

真定曹氏,連續兩代人出將入相,尤其是曹氏第三代還入了宮,如此殊榮,國朝前所未有。

這,既是恩寵,也是禍端。

以士大夫為核心的文官集團,必然會攻訐真定曹氏。

其言論,李傑都想好了,無非是什麼外戚之禍,有違祖宗法度之類的。

……

……

……

河中府。

此時,曹韋即將歸京擔任樞密副使的消息已然廣傳天下,消息稍微靈通一點的官員都知道了這個消息。

在外人眼中,這份任命無疑是殊榮。

然而,曹韋本人卻不這麼覺得。

這不止是恩賞,同時也是一個燙手山芋。

出將入相,無疑是官員的最高追求,他的父親曹彬,便是以樞密使一職致仕的。

死後,先帝不僅追贈中書令、濟陽郡王,更是配享太祖廟廷。

出將入相,死後封王,且配享太廟,他的父親,幾乎站到了歷代武臣的頂峰。

而他,現在看起來,似乎正走在父親的老路上。

任誰看到今日,多少都會感嘆一句虎父無犬子,然而,現在的大宋卻和開國之初的大宋不一樣。

開國之初,五代時期的風氣並沒有轉變太多,武臣的地位,不輸於文臣多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