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六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1 / 2)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呂夷簡起首便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經,喪吾寶,即使輕敵往往會喪失我方的優勢。

「臣伏聞,兵無常形,水無常勢,戰場之間,其變化可謂瞬息而萬變!」

「臣雖是文臣,但也知,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今戰事未起,何以言必勝?」

「世間,焉有十成勝算之戰?」

「另,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之地,以分蕃漢之地也,契丹據幽雲之地,誠以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勢!」

「進能控弦,逕入中原,退可控四海,以虎視中原。」

「是故,臣以為,此戰當據關而守,避免野戰。」

「其次,夏州李氏,亦不可不防也。」

「兩邊交戰,我軍雖眾,然,邊線漫長,分兵駐守,又何以言眾(人多勢眾)?」

「故此,臣以為,當務之急,一為增兵,遣京中禁軍,分派兩邊,河北路當派重兵。」

「西北之地,稍次,如兵員不足,或可召集西北沿邊熟戶,組藩兵以抗夏州李氏。」

「善!」

聽完呂夷簡的發言,李傑緩緩點頭。

「呂卿之言,亦是上上之策。」

「夏州李氏,狼子野心,的確不可不防。」

說著,李傑再次看向了曹韋。

「曹副樞,環慶之地,可用藩兵大抵幾何?」

曹韋經略西北數十年,對於西北的情況,再清楚不過,而且他還是主張拉攏蕃部的倡議者。

所以,對於環慶周邊蕃部的勢力,他幾乎是爛熟於心。

話音剛落,他便直接回道。

「環慶周邊,熟戶約為一萬九千餘戶,成丁十萬餘人,若每戶抽調兩丁,可戰之兵當有四萬人左右。」

四萬人?

聽到這個數字,李傑直接搖頭。

「太多。」

「一半即可。」

夏州李氏像極了後世小日子人,慕強之心極重,對於強者卑躬屈膝,對於弱者重拳出擊。

去年那一戰,夏州李氏已然傷筋動骨,傷疤還沒好,多半還疼著。

所以,李傑斷定,夏州李氏多半會出工不出力。

當然,前提是大宋沒有露出明顯的破綻。

如果露出了破綻,夏州李氏這條遼國的獵犬,肯定會抽冷子咬上一口。

「景德年間,先帝曾詔,蕃部出丁,人給田兩頃,攜戰馬者,給田三頃。」

「今當如是之。」

「另,如殺敵一首,則加十畝,殺敵十首,除給田外,另賞錢一萬(十貫)。」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傑既然選擇招募藩兵作戰,當然不會扣扣索索的。

相比於勝利,些許賞錢,不足為慮。

台下。

聽到如此厚賞,在場的眾臣不由一驚,尤其是權三司使祖士衡,他驚到臉都苦了起來。

錢,錢,錢。

戰事一起,花錢如流水,他去哪弄那麼多的錢?

幸好,李傑又加了一句話。

「藩兵之賞錢,皆由內帑支付。」

此話一出,祖士衡當即長舒了一口氣。

幸好,幸好是由內庫支出。

不然的話,他隻能辭官了。

這,三司使,不做也罷!

另一邊,曹韋有心想上言,不用如此厚賞,但轉念一想,他隱約明白了官家的心思。

官家這是千金買馬骨!

那些蕃部為何選擇投靠大宋?

歸根到底,還不是為了吃飽飯?

遊牧而居,不確定性太多太多,有時候,一場暴雪就足以令一個小部族無聲無息的消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