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三章 人走茶涼(1 / 2)





殿試排名,向來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慎之又慎。

一次排名,影響的很可能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除了頭甲的排名,五甲的排次也很重要。

一甲、二甲賜進士及第,及第二字,意味著進士中的進士,三甲、四甲賜進士出身。

前四甲,雖然前者是賜進士及第,後者是賜進士出身,其稱呼固然不同,但除了頭甲前五人之外,其他人之間並無區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 換源App】

到了五甲,區別就大了一點。

同進士出身者,無法直接釋褐授官,而是需要守選。

守選是宋代的銓選製度中的一項規定,即官員需要根據官職大小和資歷厚薄,由銓選機構進行考評後,方可赴任。

至於,具體的考評時間,大體不等,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幾年。

所以,五甲的排次也是相當重要。

三月二十六。

此科考試的大體排名已經確定,隻剩下幾分尚有爭議的答卷,暫時還沒有排定名次。

其中,一甲五人的排名是討論最為激烈的議題。

這一科的同考官有十人,雖然考官之中沒有具體的排名,但官居樞密副使的張士遜無疑是其中的首席。

不過,張士遜也不是沒有對手。

比如,龍圖閣直學士周起,就不怎麼賣張士遜麵子。

周起有這個資格,畢竟,早在真宗朝,他便官居樞密副使,即便他現在的職位比張士遜低。

但資歷擺在那裡。

周起看著眼前的答卷,輕聲念道。

「六卿分職,邦國之大柄也,有吏部考辯績而育人材,有吏部辨考績而育人材,有兵部簡車徒而治戎備。

有戶部正版圖而阜貨財,有刑部謹紀律而誅暴強,有禮部祀神示而選賢俊,有工部繕宮室而修堤防,六職舉而天下之事備矣。」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此言當是鹹平二年,孫侍講(奭)上疏的內容吧?」

「故此,此卷評為五甲,當無異議。」

張士遜神色平靜道:「引前人直言,直抒自己之意,有何問題?」

「邊患,不過纖芥之疾,內患,才是邦國大忌,而內患又以三冗為最。」

「復周官唐世,不失為改變冗官之弊的良策。」

宋朝的官製承襲的事唐製,當然,這裡的唐是指唐朝後期的官製,中書掌政事,樞密掌軍事,三司掌財政。

即兩府三司製。

三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製約,可以有效的防止奸臣篡權。

然而,立國之初,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雖然失去了該有的職權,但它們仍然存在,並沒有被廢除。

這些人雖不領職權,但俸祿是不少領的。

所以,宋初的官員體係臃腫,不是沒有道理的。

官、職、差遣分離,也導致宋初的官製極為混亂。

其實,對於兩套體係並存的弊端,早就有官員呼籲改變,像孫奭,鹹平年間他便上言,希望恢復傳統的三省六部製。

他提議此策,倒不是為了奪權什麼的。

即使恢復了三生六部製,當權的仍是那些人,不會有任何改變。

他提議的真正原因,乃是時機到了。

宋初實行兩府三司製,其實是一種權宜之計。

宋是代周而立,趙匡胤上位後,如何對待後周的臣子,是一個必須要嚴肅考慮的問題。

如果全部罷黜,難免會引發時局動盪。

官、職、差遣分離製度,正好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後周的臣子,大部分人本官保持不變,不過,具體的職權,就別想了。

「天真!」

周起嗬嗬一笑,他的這句天真,不知是指應考舉子,還是指張士遜。

恢復三生六部製,就能解決冗官之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