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九章 製科等次(1 / 2)





台下。【Google搜索.com】

看到官家提起硃筆,劉燁不由童孔微縮。

顯然,官家對王素的考評結果不滿意,不然的話,何必提筆修改?

至於,王素是被黜落,還是提等。

劉燁更偏向於前一種猜測。

早在閱卷之時,劉燁就猜到了,官家應該不會喜歡王素的策問。

但礙於職責,他又不得不為王素據理力爭。

當然。

既然決定了力薦王素,劉燁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大不了和好友一樣,出知地方嘛。

反正這禦史中丞做的很沒勁,呆在中央和出知地方,完全沒區別。

如果硬要選一個的話,劉燁更傾向於出知地方。

以他的官階,去了地方,至少也是大州的知州。

作為一州的一把手,起碼能夠大展拳腳,不會像現在這樣,束手束腳的。

而今,劉燁其實還有點羨慕劉筠。

去了地方,總歸不用像現在這般,被架在火上烤。

另一邊。

周起也是心中一動,不得不說,王素的策問,確實出乎他的意料。

辛辣至極!

縱使官家當場黜落此卷,周起也不會有一丁點的意外。

想到這裡,周起不禁用餘光看了一眼劉燁。

閱卷時,對於是否取中王素,他們之間是有分歧的。

周起,投了反對票。

劉燁投了讚成票,且是極力盛讚。

晏殊,一如既往的不粘鍋,誰也不得罪,既沒有表示讚成,也沒有表示反對,投了棄權票。

最後,李諮的那一票成為了關鍵。

不出意外,李諮最終站到了劉燁那一邊。

致使李諮讚同的,不是因為別的,隻是單純的因為李諮不喜歡寇準。

而周起又是寇準的人。

李諮站在周起的對立麵,很正常。

台上。

改動了王素的成績之後,李傑繼續翻閱答卷。

下一份是梁適的考卷。

簡略的翻看了幾眼,李傑的神色中多了幾分認真。

梁適,的確有點東西。

此篇策問中的理念,倒是和日後的王安石有些許相似。

當然。

也隻是有點東西,並不多。

梁適的策問還是太籠統了一點,具體細節不夠翔實,但此篇策問卻是五份答卷中唯一榮獲三等的。

想了想,李傑決定不動梁適的評定結果。

三等便三等吧。

僅憑這份意識,也值個三等。

至於那些不夠完善的細節,就讓梁適慢慢去領悟好了,畢竟,梁適還年輕。

很快,李傑就看到了最後一份答卷。

建州浦城人,吳待問。

此人,李傑倒是有幾分印象。

具體來說,李傑知道吳待問,不是因為吳待問,而是因為吳待問的幾個孩子。

吳氏,同樣是浦城的大族之一。

而浦城吳氏的發跡之路,也是自吳待問開始。

吳待問是鹹平三年(1000)的進士,陳堯谘、周起、範雍、呂夷簡、章頔、富言,都是那一榜的進士。

不過,這些人中,吳待問唯獨和章頔有所往來。

他們兩個都是浦城人,有著同鄉之宜,並且吳待問和楊億的關係不錯,楊億又是章得象的表哥。

有此為連結,吳氏和章氏自然素有來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