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野生國師(1 / 2)





第15章野生國師

在溪龍鄉走訪完,李傑並沒有刻意多做點什麼。

沒必要。

跟家長聊聊,再跟駱玉珠聊聊,前麵是連唬帶騙,後者是讓她好好學習,如果遇到什麼困難,可以給他寫信。

前麵幾家,差不多都是這種情況。

兩天後。

李傑離開了溪龍鄉,但他留下的影響卻遠未消除。

沒兩天,那門所謂的婚事就被退了。

駱氏夫婦都怕啊。

省裡的專家,那得是多大的官。

緊接著,李傑又陸陸續續走訪了七八個鄉鎮,一家一戶的上門走訪,調查。

花了接近兩個月時間,他完成了首輪走訪,回到烏義縣之後,他洋洋灑灑寫了一份上萬字的報告。

然後,這份報告刊登在了本省的內參上。

這份報告一共有四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簡略的介紹省內的教育環境。

師資力量不足,教育經費不足,基礎設施落後,學校數量不足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分析背後的原因。

一方麵是客觀原因,另一方麵是主觀因素。

第三部分,提出部分解決的思路。

辦法總比困難多。

師資力量不夠,那就擴大師範類的學校招生,然後再對一些重點區域進行返崗再培訓。

抽取部分重點區域的優秀老師,進行統一的規培。

然後,再以點帶麵,擴大教學成果。

雖然無法解決師資問題,但這不免是一種權宜之計。

類似的思路,李傑一共提了五個。

最後一部分是總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想要解決,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經濟問題。

毫無疑問,這種言論,很大膽。

彆說是這時候,就是放到十年後,類似的言論,也稍微有點出格。

雖然改開已經走在路上,但真正轉向還是92年,那個老人去南方走了一趟,這艘巨輪才徹底完成轉向。

船大,難掉頭嘛。

治大國如烹小鮮,切記不可急功近利,盲目的轉向,隻會帶來一係列的問題。

不過。

李傑的言論大膽,提出的建議卻沒有什麼出格的東西。

誰也挑不出毛病。

時代變啦。

彆想胡亂扣帽子。

很快,這份報告就在省內引起了一陣熱議。

痛批的人不在少數,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官員表示讚同。

站得越高的人,越能察覺到風氣的變化。

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而科技進步又離不開教育,站在戰略角度,教育很重要。

那句‘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李傑沒寫。

那不合適。

但話裡話外都是那個意思。

得重視教育。

這篇報告最初雖然惹起了一陣議論,但影響嘛,也就那樣。

得看上麵的風,到底怎麼吹。

到了4月份,李傑收到了上麵的關照,問他想不想換份工作,到省裡研究室上班。

不過,他婉拒了這份調職。

在烏義呆著,挺好。

對於仕途,他沒有任何興趣。

與其到省裡上班,不如留在當地,偶爾還能會村裡上上班。

幾天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