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楚中流寇焚竹山、張獻忠陷應城(1 / 1)





楚中流寇焚竹山

崇禎丙子年(公元1636年)十二月,鄖陽和襄陽的賊寇侵襲了竹山縣。竹山縣歸屬湖廣鄖陽府管轄,自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起就被賊寇攻陷,直到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時,知縣黃應鵬隻能暫住在幾間簡陋的茅屋之中。這次賊寇再次來襲,黃應鵬棄城逃走,賊寇占據了縣城。城中有征收的六百石糧食,全被賊寇掠奪吃光,糧食吃完後賊寇放火燒毀了縣衙後離去,竹山縣城變成了一座空城。

三月二十七日甲戌,鄖陽巡撫宋祖舜因追擊賊寇失敗並丟失了符印而被革職。朝廷任命苗胙土接任鄖陽巡撫。十月,河南的賊寇攻陷了襄陽。十二月,由於苗胙土未能有效抑製鄖陽和襄陽賊寇的囂張氣焰,他也被罷免,由陳良訓接任撫治之職。

在那個時代,狡猾且強大的賊寇橫行,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也無法有效製止他們,更不用說讓那些未經沙場考驗的白麵書生去對抗了,這樣的安排能有什麼實際效果呢?頻繁的官員更迭,隻會擾亂民生,無益於解決問題。

張獻忠陷應城

崇禎丙子年(公元1636年)十二月初六日戊申,張獻忠率領軍隊抵達應城,城中的士民紛紛登上城牆進行防守。張獻忠率眾從東向西繞城而過,並未對城市進行圍攻。城內的百姓因此大喜,認為賊寇已經離去,因而放鬆警惕,不再做進一步的防備。張獻忠在距離應城西門十裡處駐紮,讓兵馬休息。次日,張獻忠的軍隊靜默不動,隻有偵察騎兵來到城下辱罵挑釁,但實際上賊寇仍舊在附近。張獻忠隻封鎖了城池的西南兩個門,故意放開東北方向,意圖在城中守軍出逃時設伏攻擊。無知的百姓嘲笑賊寇無能,變得更加驕傲和懶散。

過了三天,有一位勇敢但缺乏智謀的僧人聽說徐翰林家藏有鐵甲,便穿上鐵甲,率領一千多人打開城門出戰。張獻忠見狀,假裝丟棄輜重逃跑,引來貪婪的鄉民爭奪,張獻忠估算僧人率隊離城數裡後,迅速調轉馬頭猛烈反擊,斬殺了這位僧人,並驅馬大肆屠殺鄉兵,無人幸免。隨後,張獻忠長驅直入至應城城下,派出數名勇士使用梯子攀爬城牆。守城的士兵看見賊寇突然登城,嚇得紛紛潰逃,切斷東西北三個城門的鎖鏈逃走,而賊寇騎兵已從西南方向繞至東北。隨後賊寇展開大屠殺,造成了數以萬計的死亡,縣令也在其中遇難。這一係列事件發生在十二月初十這一天。張獻忠在應城總共停留了八天,城中被殺掠一空,直至十八日才離開,隨後轉向圍攻雲夢。

當時,雲夢城內有許多來自山西的商人,他們與眾人約定說:我們一起登上城牆共同防守,千萬要保持安靜,不要引起騷動,如果有賊寇詢問什麼,由我們來應對。大家都聽從了他們的建議。不久,賊寇們用牛皮遮擋自己,開始在城牆下挖掘地道進行攻擊。城上的勇士們則用長鐵鉤要麼掀起賊寇的遮蔽物,要麼將其提起,同時配合著投擲石塊和發射炮彈,使得賊寇不敢靠近城牆。賊寇連續攻擊了八天,但始終未能攻破城池,最終撤退了。這是應城人講述的當時城防抗敵的情形。

俗話說,猛禽在即將捕獵之前,一定會隱蔽身形,這是兵家的戰術策略。那位魯莽的僧人戰死也是必然的,然而,那些無辜的百姓又有何罪呢?相比之下,雲夢城的防守者則深得靜觀其變、以逸待勞的要領。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