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郝敬卒、陳繼儒卒(1 / 2)





郝敬卒

郝敬,字仲輿,號楚望,出生於湖廣承天府京山縣。他的父親郝承健憑借鄉試推薦出任肅寧縣令。據說郝敬的母親夢見一條巨蛇,宛如龍一般咬住她的左脅並鑽入腹部,之後便懷上了郝敬。郝敬五歲時就表現出詩歌創作的才華,於萬曆戊子年(公元1588年)考中舉人,己醜年(公元1589年)又中進士,並在永嘉縣擔任縣令,因其卓越的政績被提拔為禮科給事中。他曾上疏評論輔政大臣與宦官的關係,因而被貶為江陰縣令,最終辭官歸鄉。

四十歲時,郝敬占卜選擇了墓地,並寫下自己的挽歌。直至七十四歲那年,他請風水先生選定吉日良辰,穿上華麗的服飾,將自己的頭發放在盒子裡,手持鐵鍬來到預選的墓地,向皇天後土宣告以今年為死年,今辰為葬辰,以後不會再另擇日期。他親自指揮家人砍伐茅草挖掘墓穴,連同妻子兒女都身穿白色喪服參與其中,最後將盛放自己頭發的盒子下葬,並樹立墓碑,上書“明給事中郝敬之墓”。他還用石匣收藏了自己的著作共三百二十四卷一同陪葬,並刻寫生平與安葬事宜告知親友。

到了己卯年(公元1639年),當時郝敬已經八十二歲。一個冬天的早晨,他起床後穿戴整齊,午後突然感到不適,於是下令家中內外打掃乾淨,沐浴後坐在草紮上,寫下告彆友人的書信,署名“郝敬頓首絕筆”。親朋好友們紛紛驚訝趕來,屋外的鞋子擺滿了一地。郝敬端坐在木榻上,拱手向眾人告彆。說完以後,他微笑著登上馬車,駛向西山。抵達目的地後,他從容地下車,在堂柱上題寫了詩句:“升沉難定,但深壑藏舟,人世憑誰有力;來去自由,如驚風飄瓦,天公於我何心。”一會兒,郝敬便安然離世。

在他被貶謫至江陰期間,曾在自家庭院懸掛一副對聯:“坐上有嘉賓,談笑風流吳季劄;江乾逢逐客,交遊意氣楚春申。”此外,他還創作了十首充滿感慨與不平情緒的詩篇,並將它們刻在君山上,其中有一句詩寫道:“酒逢歡笑無天性,思至哀吟有鬼工。”當地的百姓常常吟誦這些詩句。我本人曾經在赴澄江縣應試時,特意攜帶筆墨攀登君山,抄錄了他的六首詩作帶回家(書寫於六月十五日)。

陳繼儒卒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是南直隸華亭(今上海鬆江)人。他自幼聰穎異常,酷愛讀書,尤其擅長詩歌和文章寫作,能夠迅速寫出洋洋灑灑的萬字長文。在弱冠之年(二十歲)即考中秀才,到了28歲時,他毅然撕裂了象征官學子弟身份的冠帽,向地方長官呈交了一份聲明,說:“生活在世間與出世修行,有的喧囂,有的安靜,方式迥異,但無論是領取俸祿以供養父母還是以真摯情感孝順父母,本質上都是對親情的關懷和體現。反思世態炎涼,覺得世人的心機如同對著鏡子看空中的花影,終究虛幻無實;回首自己半生曆程,仿佛都化作了淺顯易懂的小草一般的文字。”

整個郡縣都被陳繼儒的言論所震動,當時的官員竭力挽留他,但他最終沒有接受,選擇退隱田園,在小昆山的南坡親自耕種豆類作物,過起了竹林環繞、白雲相伴的生活,終日焚香靜坐,心境豁然開朗。父親去世後,他哀痛欲絕,親自堆土築墳,悉心照料弟弟的孩子和姐姐的孤兒,使他們得以存活下來。

當時,顧端文和高忠顯邀請陳繼儒加入講學會社,陳繼儒表示:“我希望士大夫都能有這樣的實際行動,而不是僅僅追求這種名聲。我結交的朋友遍布天下,四麵八方前來求文的人絡繹不絕,每天門外都站滿了人。但是,我堅決杜絕虛假投機和無恥地攀附請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