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自成陷河南州縣(1 / 1)





十二月期間,李自成率領賊軍連續攻克洧州、許州、長葛和鄢陵等地。在鄢陵,知縣劉振之麵對嚴峻形勢,竭儘全力抵抗後,仍無法挽回敗局,於是身著官服恭敬地拜了兩次,隨後自刎身亡。緊接著,賊軍又攻占了禹州,並導致徽王遇害。李自成的軍隊駐紮在朱仙鎮,此時內鄉、鎮平、唐縣、新野等地方已相繼投降。鄧州知州劉振之也戰死。

劉振之,字而強,號冰壺,是浙江慈溪人。他的曾祖父及其兄長都是有名望的大臣。劉振之在弱冠之年成為秀才,後來在崇禎庚午年(公元1630年)考中舉人,師從黃道周。儘管他三次參加科舉考試未能登科,但他卻喜愛東陽的山水,最終在那裡擔任教諭,之後升任鄢陵知縣。他曾預言東陽地區的士風將惡化,並會發生動亂,離開東陽後不久,那裡果然發生了變故,人們因此佩服他的遠見卓識。他在治理鄢陵時,堅持以體恤民眾為要務。當時流寇橫行,路過鄢陵的士兵不斷以各種手段強迫縣令提供糧食,甚至一度將他綁走。當地百姓哭喊著趕來營救,籌集財物來犒賞軍士,才使其得以釋放。鄢陵城中有人通敵,說鄢陵城牆較小難以堅守,不如投降,劉振之嚴詞嗬斥。當鄢陵城最終失守時,他前往孔廟拜祭孔子,手持笏板端坐於衙堂之上。賊軍到來後,索要官印,他堅決不給。賊軍將其綁在雪中三天,即便如此,劉振之仍然口罵言不止,最後被賊軍砍了十幾刀壯烈犧牲。消息傳到朝廷後,他被追贈為太仆寺少卿,黃道周親自為其府門題寫了“忠孝大儒”的匾額。

劉振之一生致力於研習儒家聖學,侍奉繼母毛氏,展現出了古代孝子的品行。他曾寫下了“不貪財,不好色,不惜死”這三句話,每年都會增加一層紙包裹起來保存,直至去世後家人才打開,看到他生前的誌向。劉振之享年五十六歲。

人們往往會被財、色兩種欲望牽絆,長期無法擺脫,在生死關頭會有諸多掛礙。從劉公藏於竹箱中的警世格言可見,他確實能做到看透塵世、超越世俗。無欲則剛,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忠貞之士的事跡。段增輝,字含素,商丘人,因其賢良被推薦任職,但他並未接受。辛巳年(公元1641年),賊軍到達時,他帶領鄉親們抵禦,經過兩次激戰後不幸被攻克,被捕後寧死不屈。曾任簡討官的馬剛中,字九如,是崇禎甲申年(公元1634年)的進士,被賊軍肢解而死。工部郎中沈試,字君明,雖為官學生員,遇到賊軍時卻毫不畏懼,反而痛罵敵人,麵對威逼利誘堅決不降,最後被賊軍用棍棒打死。

賊軍攻至睢州時,當地的鄉紳、曾任通政使的李夢宸,號元駒,是崇禎戊辰年(公元1628年)的進士,選擇自縊而亡。賊軍來到他的宅邸,紛紛下跪叩拜,都感歎他是一個品德高尚、仁慈善良的人。

另外,監軍兵部主事餘爵,字天有,來自穎川,是崇禎辛未年(公元1641年)的進士,他曾率兵援助沛縣,英勇奮戰後不幸被俘,麵對敵人,他始終怒罵不屈,最終與侄子餘敦華一同殉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