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楊嗣昌自經;張、羅屠隨州(1 / 2)





楊嗣昌自經

辛巳年(公元1641年)二月初二丙子這一天,楊嗣昌在荊州得到襄陽失陷、襄王遇害的消息,心中充滿了羞愧與憤慨,而且當時河南府也已淪陷,福王遇害,

他意識到自己難逃問責,最終在軍中自縊身亡。朝廷中的官員紛紛上奏彈劾他,皇帝交由相關部門處理。禮部侍郎蔣德璟認為楊嗣昌欺詐誤國,主張參照嘉靖年間仇鸞的例子,對他實行斫棺戮屍的處罰。然而,皇帝最終竟並沒有追究他的罪責。

回顧楊嗣昌在四川順慶之時,悠閒地坐在公署之內,甚至還為自己題寫了“鹽梅上將”的匾額以自誇。等到瀘州失陷後,接連多個城鎮被攻陷,楊嗣昌依舊沉浸在醉夢之中,竟然下令多準備繩索去捆綁賊寇,這一舉動在蜀中傳為笑柄。因為襄陽失陷,皇帝認為左良玉違背軍令逃避賊寇,因此革除了他的官職,並責令他帶罪平叛。同時,鄖陽巡撫袁繼鹹被逮捕入京。袁繼鹹在朝中以正直聞名,他曾擔任山西督學以及淮陽、武昌等地的軍事長官,所到之處以清明公正而深受讚譽,百姓對他充滿敬仰之情。這時,大家紛紛替袁繼鹹申訴冤情。袁繼鹹也出示了楊嗣昌的書信,證明自己無罪。不久朝廷查明真相,赦免了他。

袁繼鹹,號臨侯,是江西袁州府宜春縣人,於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乙醜科考中進士。在楊嗣昌自縊身亡後的四月甲子日,朝廷提拔陝督丁啟睿為兵部尚書,取代楊嗣昌的位置,擔任督師剿滅賊寇的任務。

楊嗣昌確實未能有效控製賊寇,的確是有罪過,但最終以死謝罪也就算了。若按照仇鸞的例子處置他,未免過於嚴苛處理,因此皇帝沒有采納那樣的提議。

張、羅屠隨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