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自成決河灌汴梁(1 / 2)





開封,古稱大梁,地處九州交通要衝,地域位於華夏腹地,是水上與陸地的重要交彙點。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五子初封吳王,封地在錢塘,不久改封至此,成為周王。之前,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二月十二日戊午,李自成集合眾多賊寇圍攻開封,挖地道猛烈進攻,連續七晝夜不停歇,巡按高名衡帶領司道官員堅守城池,但由於軍餉短缺,形勢十分危急。此時周王毅然拿出庫中五十萬兩銀子,購買米麥供應守城官兵,並懸賞重金招募勇士,每擊殺一名賊寇者,賞賜五十兩銀子。官兵和民眾奮起反擊,賊軍被迫後撤。此時河南巡撫李仙風率領軍將抵達,成功擊退開封的賊寇,開封之圍得以解除。然而,之後李仙風與高名衡之間互相指責,朝廷下令逮捕李仙風,李仙風自縊身亡,隨後任命高名衡為河南巡撫。

同年十二月,李自成再次圍攻開封,高名衡與推官黃澍、總兵陳永福、遊擊將軍左明國等人協力防守。周王在城頭上儲備大量銀子,懸賞豐厚,捉住一名賊寇者賞百兩銀子,斬殺一名賊寇者賞五十兩銀子,對戰死者的家屬給予撫恤,受傷者根據傷勢輕重分級補償。李自成連日攻城,並親自率眾在承明門炫耀武力,陳永福號稱神射手,從城上射中李自成左眼,差點使其喪命,自此賊軍停止進攻,轉而屯兵朱仙鎮,並與丁啟睿、左良玉等明軍交戰。

崇禎十五年壬午(公元1642年)四月二十四日癸亥,李自成再次進攻開封,鑒於此前兩次未能攻下且損失慘重,他改變策略,圍而不攻,意圖困死城中守軍。五月,李自成攻陷了開封縣和亳州。六月,朝廷任命侯恂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總督援軍,對賊軍發起討伐,並與孫傳廷一道援助開封。七月,因開封長時間被圍困無法解救,朝廷暫停了河南的鄉試。至八月,開封城內糧食耗儘,出現人相食的慘狀。與此同時,另一股起義軍領袖羅汝才同樣糧草殆儘,謀劃遷移,李自成分糧資助他,並約定破城後將開封東部區域劃歸羅汝才,羅汝才因此留在了開封附近。

九月,李自成將黃河挖決堤水淹開封城,水勢如同山嶽般屹立,河水驟然上漲一丈之高,城內幾十萬軍民因此溺斃,周王府邸也已被淹沒,周王及其眷屬和兒子諸王在城頭上露天棲息七日夜,督師侯恂率水軍前來迎接周王。二十三日庚寅,總兵卜從善率水師來到開封城,推官黃澍用木材紮成木排,陪同周王趁夜渡過堤口,成功避開洪水,才避免淹死。開封城美麗富饒,在中原地區首屈一指,引來賊寇覬覦。他們曾三次攻打開封,損失兵馬無數,對這座城市懷恨在心,一直策劃用水灌城。但考慮到城中堆積如山的財物和無數女子,賊寇始終猶豫不決。直到這次決堤黃河,城中百姓大多溺水而亡,淪為水下冤魂。黃澍因守城有功,被朝廷授予禦史之職。傳聞稱,李自成決堤灌城時,城中官員也曾試圖自行開鑿堤壩引水自救,導致開封城最終陷落。高名衡等人乘船突圍,皇帝念其防守辛苦,未加深究,僅罷免了他們的官職。

高名衡,字平仲,號鷺磯,山東兗州府沂州人,崇禎辛未年(公元1631年)進士,曾任如皋知縣,後調至興化,又考選為雲南道禦史,巡按河南。崇禎辛巳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陽,占領汝郟,乘勝進軍開封。自二月十二日至十八日,李自成率軍連續七天七夜權力進攻開封,高名衡多方抵禦,成功逼退賊軍,皇帝讚賞其才能,任命他為僉都禦史,巡撫河南。同年冬天,賊軍再次圍困開封,高名衡堅守一年多,直至開封淪陷,他才渡河北逃,賊軍撤離後,他獲準回鄉。

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北方清兵攻陷沂州,高名衡與其妻不屈反抗,最終壯烈犧牲。虞山的錢謙益為他們寫下《三良詩》以示哀悼,詩中所說的“三良”,即汪喬年、段增輝和高名衡三人,他們都是錢謙益的學生。

黃澍,字仲霖,浙江錢塘籍,南直徽州休寧人,崇禎丁醜年(公元1637年)進士,被授予開封推官。當賊軍圍攻開封,大水湧入城中時,黃澍正在衙署中,忽然接到報告城內發大水,他看到時水勢已逼近辦公桌下。他大驚之下急忙登上高地,眼看城池即將被淹沒,便告知周王必須紮木筏方可脫險,周王因此得以逃生。周王對此深感感激,黃澍也因此得以晉升為禦史。

張民表,字林宗,是河南中牟人,其父為張孟男(萬曆朝名臣、清官,死後朝廷追贈為太子太保)。他在萬曆辛卯(公元1602年)參加科舉考試,成為舉人,但多次參加進士考試均未能及第。張民表家中藏書數萬卷,親手校訂整理。他喜好詩歌和草書書法,樂善好施,廣結朋友,因此家庭逐漸衰落。他常常前往中牟,在城郊南陂泛舟,每當有賓客來訪,總會熱情邀請一同遊樂,每天都沉浸於飲酒作詩的歡樂之中。他頭戴高高的帽子,腰係兩條飄帶,帶上繡有蘇東坡詩句“半升僅漉淵叨酒,三寸才容子夏冠”,每天都在陂頭的老杏樹下暢飲至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