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孫傳廷夫婦死難(附喬元桂等)、吳從義赴井(1 / 1)





孫傳廷夫婦死難(附喬元桂等)

孫傳廷,號白穀,代州人士,身材魁梧,英姿颯爽,才智與武藝超群,左右開弓,箭無虛發。他在萬曆己未年(公元1609年)中進士,初任永城知縣,後調任商丘,因政績卓著而享有能臣之名。天啟甲子年(公元1624年)擔任會試考官,後被選為吏部主事,曆任封、功、勳、選四司員外部中,升任順天府丞,以其出色的邊防才能被提拔為右僉都禦史,巡撫陝西。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加封為兵部尚書,賜尚方寶劍,總領各省軍務,督師剿寇。恰逢連日大雨,軍糧供應不繼,導致軍隊大敗,潼關失守。孫傳廷獨自揮刀衝入敵陣,壯烈犧牲,隨從騎兵四散,未能尋得其遺體。

孫傳廷出征前,自知必死,與張夫人交談,張夫人說:“男兒大丈夫隻管為國捐軀,不必為我擔憂。”西安陷落後,張夫人帶領二女六妾投井自儘,讓八歲的兒子逃走。孩子翻牆躲避賊兵,不慎跌入民宅。有位老翁收留了他,照顧了兩年。後來孫傳廷的長子世瑞長途跋涉回到陝西,找到了張夫人的遺體,容貌栩栩如生。老翁把孫傳廷的兒子帶了回去,見到的人都感動得落下眼淚。孫傳廷平時在秦地百姓中頗有德望。

孫傳廷麾下的監軍道副使喬元桂也在同一天壯烈犧牲。喬元桂,定襄人,同鄉進士馮訥生作《潼關行紀》,記述了此事。當時潼關失守,三秦之地頓時陷落。西安知府簡仁瑞被俘後不屈,是來自四川的舉人,痛罵賊寇最為激烈,賊寇將他剁成數段。都司書辦邱從周在路上攔截賊兵,大聲痛罵,被捉後罵聲更甚,賊兵挖去他的眼睛,割掉他的舌頭,敲碎他的牙齒,最後將其淩遲處死,罵聲才停息。秦王府左長史章尚絅將官印投入井中,然後來到秦王府端禮門外,恭敬地拜了幾拜後自縊而死。

孫傳廷殉國的詳情,出自吳偉業(號梅村,明末清初著名詩人)之手。前麵記載的章世絅,此處記載為章尚絅,名字有些爭議,我認為應該是章尚絅。

吳從義赴井

吳從義,字裕強,浙江山陰人。他曾夢見一位長者撫其背說:“歲寒鬆柏,其在斯乎!”醒來後便以“歲青”為字。崇禎十二年己卯(公元1639年),吳從義在順天府鄉試中中舉。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進士及第,出任長安縣令。當時秦地連年兵災饑荒,糧食價格昂貴,一千貫錢甚至買不到一鬥米。吳從義采取措施,設法賑濟借貸,使得秦地百姓得以存活。朝廷鑒於賊寇盜賊遍布,決定裁撤縣簿,設立練總,招募當地壯丁加入。吳從義親自參與訓練,與標兵一同夾擊南山的寇賊,成功抓獲匪首子午曾張,使得周邊各鎮得以安定。此時李自成在豫楚地區肆虐,秦地與其接壤,朝廷下詔令督師孫傳廷移鎮西安,以保衛秦地,並調集十餘萬援軍駐紮長安,兵器、馬匹、糧草等軍需物資皆取自民間。吳從義對此深感憂慮,除宗室、士紳、生員應減免外,決定其餘存放在各田地的物資,一律編派征用,從而減輕了百姓負擔。平日裡,吳從義飲食簡單,每餐不超過兩個菜肴,飲酒不過微醺,冬穿皮裘,夏穿葛衣,一定要穿到破舊才肯更換。

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春,吳從義因政績卓著被舉薦為優秀官員。同年冬十月,孫傳廷在洛陽兵敗,潼關失守,長安城危在旦夕。吳從義協助巡撫商議戰守之策,負責南門防守。十餘日後賊軍攻至,十一日,東門被攻破,巡撫馮師孔英勇殉國,眾人簇擁吳從義退至城北關神廟。吳從義換下官服,從容不迫地向京城方向叩首,隨後投井自儘。秦地士民聞此噩耗,悲痛欲絕,哭聲震天,仿佛失去了父母一般,就連賊軍也為之歎息落淚。此事上報朝廷後,吳從義被追贈為山西按察司僉事,其一子得到蔭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