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黃絅一門儘節、焦源溥罵賊(1 / 1)





黃絅一門儘節

黃絅,字季侯,乃河南光州人士。其兄乃萬曆丁未(公元1607年)科進士黃袞,兄弟二人並以才智出眾,享有“機雲”之譽。黃絅於天啟六年壬戌科(公元1626年)高中進士,初仕為南官知縣,任職五年後因政績優異,考評為最優,被擢升為兵部主事,後出任紹興知府。不久,黃絅因父喪丁艱返鄉,適逢賊寇侵犯光州,黃絅在廬墓期間避入山中,幸免於難。其長子黃彝如,身為諸生,率家中僮仆於街巷中與賊寇英勇巷戰,痛罵賊寇直至遇害,其妹亦遭不幸。崇禎丁醜年(公元1636年),黃絅升任臨鞏兵備副使,提出番漢合剿之策,於黃河邊大敗賊寇,立下赫赫戰功。洪承疇對其戰績極為讚賞,特上疏推薦。不久,黃絅轉任洮岷參政,至崇禎壬午年(公元1639年),又晉升為按察使。

至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率軍大舉攻破潼關。麵對危局,黃絅毅然赴井自儘,以身殉國;其夫人王氏亦隨之殉節。巡按禦史金毓峒、監軍禦史霍達將此事上報朝廷,皇帝讚其忠烈可嘉,立即下旨由相關部門從優議定撫恤事宜。追贈黃絅為太常寺正卿,恩蔭其子黃恂入國子監讀書。

焦源溥罵賊

焦源溥,字逸源,號涵一,陝西三原人。他天資聰穎,超凡脫俗,年紀稍長便潛心研究理學,崇尚節義,尤其敬仰漢代的諸葛亮和唐代的李泌,其氣質風度與眾不同。萬曆三十七年己酉(公元1609年),焦源溥鄉試中舉。萬曆四十一年癸醜(公元1613年),他進士及第,初任沙河知縣,不久調任浚縣知縣。萬曆四十八年庚申(公元1620年),因政績卓越被推薦,擢升為四川道禦史。他的官舍簡樸如禪室,有人勸他何必如此節儉,他回答:“你沒聽說過‘長齋禦史’嗎?”在朝廷中樞任職期間,他多次上書進言,熹宗即位後,朝中圍繞三案爭議不斷,焦源溥直言敢諫,言辭犀利,令滿朝側目。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甲子,他出任直保巡按,因觸怒權貴,按規定轉任河南副使,負責廬鳳地區的軍事。不久因病辭職歸鄉。

崇禎己巳年(公元1635年),他起複補任山西官職,庚午(公元1636年)升任參政,所到之處愛民如子,從不接受下屬一絲一毫的賄賂。崇禎甲戌年(公元1639年),因其才望出眾,被特彆提拔為都察院副都禦史,巡撫大同。到任後,他整飭軍備,整頓馬政,修繕城堡,嚴謹設置和管理偵察哨所,選拔將領時以忠勇勤勉為首要標準,而不看重那些外表豪放之人,他說:“這就如同相馬,不能隻看馬肥。”不久,他因遭人誣陷而被迫離職。崇禎癸未年(公元1643年)冬,李自成攻入西安,召集各州縣士紳授予偽職,仍以總督官銜邀請焦源溥,企圖脅迫他投降。焦源溥怒罵道:“你是賊寇,我恨不得親手殺你,還想誘我投降?我是朝廷大臣,寧死不降,你最好趕快殺了我。”賊寇將他囚禁在室內。三天後,他罵聲更加激烈,須髯倒豎,目眥儘裂,賊寇稍一靠近,他就揮手打去。賊寇要殺他,他仍破口大罵。賊寇拔去他的舌頭,將他肢解致死。此事發生在十二月十九日。按察使霍達為他向朝廷請求撫恤。

焦源溥的堂兄焦源清,號湛一,萬曆丁未年(公元1607年)進士,初任戶部江西司主事,曆任員外郎、郎中、廣平知府、山西、山東副使、四川參政、山東按察使、山西左布政使,升任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巡撫宣府,罷官後在家中居住至七十歲時才得一子。賊寇入侵時,他拒不投降,自縊而死。焦源溥、焦源清兩兄弟均以清廉之名著稱,而焦源溥尤為崇尚氣節,他在禦史台中直言敢諫,其諫疏流傳天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